廉政风险防控知识问答(五)

发布日期:2015-09-25   阅读:3751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二) 中期监控机制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执行阶段的中期监控机制是建立在前期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垂直抽查等手段,对党员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运转、权力运行过程实施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后期处置办法。

  1、信息监测 信息监测是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掌握各单位、各部门及其党员干部在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及岗位职责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监测的主要方式包括:

  (1)利用述职述廉,掌握党员干部自我批评中的缺点与不足。

  (2)利用民主生活会、职代会、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3)利用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等手段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了解群众举报、社会反映的问题。

  (4)纪检监察组织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5)根据网络监控信息,掌握党员干部使用网络的不良行为。

  (6)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其他监测方式。

  2、定期自查 单位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上报上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查主要针对以下内容:

  (1)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是否具有针对性,措施的落实是否取得积极效果。

  (2)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情况。

  (3)制度机制中的薄弱环节。

  3、垂直抽查 上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重点单位开展抽查工作,抽查的内容主要是各单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 垂直抽查的主要方式包括:

  (1)专项检查。针对重点单位在重要事项方面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如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开展专项检查。

  (2)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将各单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纳入督导检查内容垂直抽查的检查形式主要包括听取汇报,查阅学习教育台帐及各种活动记录,抽样问卷调查,查阅各单位、各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档案记录,查阅各类招待费支出票据,调用财政、人事、审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以及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时采取后期处置措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严重化。同时,要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防范措施,及时修正;对未落实防范措施的,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