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昔日“废沟塘” 变身公益“小广场”

发布日期:2025-04-22   阅读:586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眼下,每每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在大黄镇李大村王铎庄,为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此时,王坤山家门口的小广场便热闹了起来,老人们悠闲地散步聊天,孩子们嬉笑奔跑,尽情玩耍,还有一些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这幅充满活力与温馨的画面,在过去是村民们不敢想象的。因为眼前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广场,曾经只是一处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废沟塘。


  今年38岁的王坤山,是土生土长的王铎庄人。多年来,他和家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改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王坤山家紧邻融城大道,位置显眼,但家门口的那处废沟塘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每次看到这个又脏又乱的沟塘,心里就不得劲,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王坤山回忆道。


  随着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逐渐增多。王坤山意识到,大家平日里缺少一个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场所。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把门前的废沟塘改造成一个小广场,让乡亲们有个好去处。


  说干就干,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王坤山第一时间联系了镇国土方面的负责人李虎,邀请他到现场查看。在了解到这片土地可用于公益事业后,王坤山下定决心,自发捐资2万余元,开启了小广场的改造工程。他先请人运来大量的泥土,将废沟塘填平,随后又进行了地面硬化处理。为了让小广场的功能更加完善,他还采购并安装了健身器材,让村民们能够在这里锻炼身体。此外,王坤山还在小广场的外围精心打造了一个小花园,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每到春夏季节,小花园里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为小广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以前村里没有这样的地方,大家吃完晚饭要么待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就聚在一起闲聊,没啥活动可干。现在有了这个小广场,可热闹了!”村民王守峰感慨地说。每天傍晚,他都会带着孙子王小强来到小广场,孩子在一旁玩耍,他则和老伙计们一起锻炼身体、谈天说地,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都多亏了坤山啊,他为咱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王守峰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村干部张静在得知王坤山的善举后,也对他的行为交口称赞。“王坤山不仅自己出资改造小广场,还主动参与到建设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的这种热心公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广场的设施,张静还积极联系镇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心,为小广场申请了乒乓球台。以后,小广场上不仅有健身器材,新的乒乓球台将会配置,村民们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样了。


  近年来,大黄镇在加强乡情乡风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界首好人”的申报评选工作,并在所有自然村广泛开展“晒被子,比孝心”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让群众热心公益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今,文明乡风、和谐村风、淳朴民风如春风般吹拂着大黄镇的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的村民像王坤山一样,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谈及小广场的下一步功能提升,大黄镇文化和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贾婷婷满怀期待。“我们计划在小广场上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等,让村民们在闲暇之余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精神文化盛宴。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对小广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各项设施能够正常使用,为村民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贾婷婷说。


  昔日的“废沟塘”,如今已华丽变身为公益“小广场”,成为了周边父老乡亲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这一转变,不仅改善了村庄的面貌,也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见证了大黄镇在乡风文明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