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顾集镇刘湖村田间机声轰鸣,二辆大型翻耕机在田间努力翻耕,村民后续跟着起垄、通水管、种植、覆膜……种植户巩子友表示:“趁着这几天天气比较好,一大早我就组织群众来地里种植青豆。”
“我近两三年一直在种植青豆,价格产量都很可观,每年亩产在600斤左右,价格在4元/斤。今年我扩展到近20亩,还带动本地乃至周边的乡镇闲劳动力来务工,基本每人每天都有80到一百多元的收入。”巩子友说。
巩子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也是爱钻研爱创新的人,凭借几年的种植经验,巩子友发现开科源5号青豆,抗旱抗涝抗倒伏、豆角饱满等,销路也很好,青豆成熟之后鲜嫩爽口,可以直接兑给商贩,也可以卖给生鲜超市,很受欢迎,在嫩的时候可以做成一盘好菜,熟透了之后,也可以卖给豆制品加工厂。在实际种植中,巩子友也改变了平地种植的传统方式,将土壤堆成垄,形成高于地面的种植床。这种种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平地种植模式,通过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为豆角的根系生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豆角的根系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也有利于根瘤菌的生长和固氮作用,从而促进豆角的健康生长。
“青豆产业是村民们的一条致富门路,平时到这里整理土地、浇水施肥、还有装运啥的,也不耽误家里的事情,也增加了一份收入,发展这样能挣钱、能增收的产业,很合村民们的心思,可好了!”程子灵是刘湖村的村民,去年他家的几亩土地流转后又到青豆产业基地干活,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务工、地租两项收入,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巩子友说:“各级政府持续为我们提供了生产、用工、设施配套等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服务,切实帮助我们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青豆产业的信心。下一步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在用工、产能上继续扩容,让更多的群众走进产业基地务工增收致富。”
下一步,顾集镇党委政府将持续推动青豆种植等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让群众通过务工、托管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全面扩宽收入来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