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三联中心”优化基层良法善治全周期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25-02-14   阅读:546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日,在大黄镇鸭王村发生的一起宅基地纠纷,在镇“三联中心”的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三联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原来,鸭王村村民王占义与邻居因宅基地问题产生了争议,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村党委书记王运伟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当事人引导至镇“三联中心”。在“三联中心”,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员运用专业的调解技巧和方法,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深入了解矛盾根源,经过多轮调解,最终王占义愿意放弃争议,并对调解结果表示十分满意。这起纠纷的妥善解决,不仅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成为了大黄镇“三联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


  大黄镇“三联中心”之所以能够高效、公正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得益于其在多个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场地建设“优质”。大黄镇将“三联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在派出所院内,这一选址充分考虑了派出所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派出所地处镇中心,交通便利,方便群众来访和咨询。同时,“三联中心”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以及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办公场所合理布局,设置了接待区、调解室、档案室等功能区域,设施完善,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团队建设“优秀”。大黄镇组织辖区内的“四员”(网格员、调解员、信息员、监督员)和“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参与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来。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化解矛盾。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镇里定期组织“四员”、“五老”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和调解专家授课。通过培训,工作人员掌握了更多的调解技巧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矛盾纠纷。例如,在处理涉及土地、婚姻等不同类型的纠纷时,工作人员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达成和解协议。


  制度建设“优先”。作为“三联中心”规范运行的保障,大黄镇制定和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从矛盾纠纷的受理、调查、调解到结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确保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建立了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提供了制度保障。


  信息建设“优化”。大黄镇结合平安建设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信访便民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受理、流转、跟踪和反馈等各环节在线办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提交矛盾纠纷诉求,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解决。同时,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也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矛盾纠纷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热点和难点,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宣传建设“优越”。作为提高“三联中心”知晓率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大黄镇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三联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如在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村宣传栏等平台发布信息,开展宣传活动等。在推广过程中,注重发挥“五老”人员的优势,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通过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召集党员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引导党员成立“伏羲义警”“七彩”志愿者等志愿服务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据了解,大黄镇“三联中心”在场地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应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套全周期的良法善治解决方案。通过“三联中心”的有效运行,大黄镇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大黄镇“三联中心”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美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该镇分管负责人程心俭如是说。(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