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集镇:生姜地里的蓬勃生“金”

发布日期:2024-11-12   阅读:57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在顾集镇刘湖村生姜种植基地里,一堆堆刚挖出来的生姜色泽金黄、姜味浓郁、体态饱满,整齐地摆满了田间地头。农户们分工合作,干劲十足,拔姜、剪杆、装箱。


  “生姜,其实主要是田间管理比较麻烦,尤其对水肥要求比较高,整个生长期内需要持续保持泥土湿度,隔几天就需要浇一次水,肥料比庄稼花费也高出很多,但附加值也高,经济效益好。”刘湖村种植大户杨丙前说。


  刘湖村的年轻人大多从事在外务工相关工作,如建筑队、机床加工等,并发家致富。目前,全村有土地1000余亩,主要为庄稼种植。“村子的土地不能丢,老年人也得有事干。”杨丙前打起了生姜种植的算盘。


  通过不断考察、不断借鉴,杨丙前从外地引进了生姜种植。由于不知道收成好坏,村民们不敢“试水”。杨丙前示范引领,甘当“第一个吃螃蟹者”。


  买姜母、保温箱里育姜苗、平整土地、播种、覆膜、钻孔通风、浇地、施肥……杨丙前通过不断学习,研究种植技术,现流转土地50亩,亩产12000斤,以3元-3.5元/斤的价格卖给前来收购的商户们。杨丙前说:“现在不仅本村村民有种植生姜的意愿了,周边的大程村、小良村等也有人前来咨询,打算明年跟着种呢。”


  和杨丙前一样有着生姜种植劲头的程虎凭着对家乡一片热土,对乡亲们的热爱,实现了从10年前的快递员到现在的种植能手的转变。他最开始种植的时候,没有技术,流转了15亩地发展生姜种植,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反复地去检查,看生姜的长势情况,还用本子记录下来,生怕这次投入竹篮打水一场空。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在程虎的精心培育下,他所种植的15亩生姜种迎来丰收,给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现阶段,程虎发展生姜种植70亩,带动群众种植面积达1000亩;带动村民务工70余人,其中脱贫群众10余人,实现群众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


  “今年的生姜品质还不错,我们在这边收了100多吨,销往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山东收购客商陈启元说道。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刘湖村通过考察,选定生姜种植作为“一村一品”项目,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种植过程中,该村采取联耕联种、全权托管的方式,由合作社统一选购姜种、统一采购和使用农资、统一采收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刘湖村书记杨敏介绍,生姜种植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近百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务工费60—100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下一步,顾集镇将不断做大做优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以农产品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