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大黄镇:打通群众出行的“神经末梢”

发布日期:2023-09-13   阅读:2864次   来源:中安在线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立秋时节,阴雨连绵。眼下,界首市大黄镇十里八村纷纷告别雨后土路的泥泞,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新路的洁净。在“一竿子插到底”工作作风引领下,民生类财政资金全力保障,服务群众出行最后的“神经末梢”。


  “以前‘出门两腿泥、脏掉一身衣’,骑车滑倒是家常便饭,别提多闹心了。饶是如此,也没想过修路的事。”看着家门口的水泥路,家住该镇史炉村张奎庄的农户张永恒激动不已,“俺家地方比较背,属于村里的犄角旮旯。以前修路都只修主路,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现在路直接修到了俺家门口!”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接连发力下,该镇财政所整合资金8千万元,完成主干道路和“村村通”工程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群众口中的“犄角旮旯”处,常常因小而散,资金筹措、项目规划、施工修建难度大,被广受诟病。


  “恰恰是背街小巷,一遇阴雨天气,最为泥泞不堪,常常被群众抱怨。我们意识到,这才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看到的地方,也是我们最紧要干成的地方!”该镇财政所所长李斌调研农村道路后,下定决心筹措民生道路资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李斌迅速组织财政所整合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镇李大村、史炉村、大黄村等7个村陆续获得相应财力支持。随后,财政所对实施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长期追踪,做到一盯到底。


  “我们不仅提供财政奖补资金,而且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常态化现场查看、实地走访。同时,对照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建设长度、宽度、厚度进行一线测量,并对后期项目管理和路肩培土等相关情况进行把关,确保把钱花到刀刃上!”该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肖亚非介绍道。


  为“户户通”保驾护航,财政所联合各村村委会组建项目监督小组,严把资金使用关口,规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杜绝项目资金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利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啥叫好政策,这就是咱党的好政策。俺自己没花几个钱,财政兜底了大头。干群一条心,户户有决心!不到一个星期,俺家门口的路,也修好啦!”家门口路通了,该镇李大村李腰庄李涛等24户农户的心气也顺了。


  据悉,截至目前,该镇完成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9万元,修建“户户通”道路39条,共计8090平方米,彻底疏通了入户道路的“最后一米”。


  “道路修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坚定了‘一竿子’财政保民生的发展思路。只有把老百姓的烦心事理顺,就能路通人和,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发展的信心。”该镇党委书记张剑男如是说。(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