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村镇路洼村:打造服务“新品牌” 提升治理“高效能”

发布日期:2023-05-29   阅读:1636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芦村镇路洼村扎实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推广工作,积极构建“党建+网格”模式,探索“网格化”、“闭环式”管理新举措、新经验,积极创建并打造“一‘路’为民”服务品牌,真正以“四事”的高效推进来充分保障群众的“四权”。


  细化治理网格,建立工作机制


  以党总支为总网格,将辖区合理划分为9个网格,配备10名网格长。选配了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热心群众工作的网格员54名,成立网格党小组6个。探索制定了《路洼村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考核指标和奖励措施。同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制定“需求清单”和“任务账单”,采取“沉下去”走访准确实情,通过“全方位”热心服务,真心真情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开展以来,“网格”管理共解决问题38个。


  “自网格化管理以来,我作为网格员,每天的任务就是入户走访,收集意见、调解矛盾、政策宣传、事务代办等等,现在大多数群众“大小事”都来先找我来解决,而且每周都要参加村里的网格员周例会,汇报情况、上报问题......”网格员路传贵说。


  凝聚五老力量,助推基层治理


  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组建“五老”队伍,协助化解矛盾纠纷。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工作交流,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组建成立老党员之家10个、“五老”调解小组3个、“五老”调解室1个,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助力村级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共开展政策宣传19场、征求意见建议18个、化解矛盾纠纷21起、解决问题36个。


  退休老干部郭振华就是“五老”队伍中的一员,他曾经在基层工作三十余年,基层经验丰富,对国家政策比较了解,群众工作方法较多。郭振华说:“我曾经是一名村干部,村里情况非常熟悉,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是“离岗不离责”,希望继续发挥余热,也能为村里做点贡献。”


  路洼自然村村民路玉某和路传某,两家因盖房子引发矛盾纠纷,多次在现场发生激烈争吵和冲突。网格员路传贵得知后,及时联系了五老调解小组成员路刘伟、路传勤,积极主动参与调解工作,分别对双方做思想工作,解读相关政策。后来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调解,两家最终达成共识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发挥组织优势,拓宽议事渠道


  建立支部说事制度,设立“一‘路’为民”议事厅,每两周召开一次“支部说事会”,对网格内未解决事项及问题梳理汇总、分析原因,建立“四清单”,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跟踪督办,采取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共解决问题60余个,确保问题准确上报、任务分解到位,办理及时有效、取得群众满意。


  “一‘路’为民”议事厅是我们村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举措,自设立以来,我们每半个月在议事厅里召开一次会议,组织村干部、五老人员、网格员共同参加,针对村民关心的大事难事、未解决的矛盾纠纷等等,认真分析研究,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和对策,真正把解决群众的“难事”作为我们的“大事”来抓。”路洼村党总支书记郭大伟介绍。


  打造服务品牌,创新工作亮点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该村组建成立了综治维稳小组、民主协商小组、民政入户服务队、乡贤会、农业能手帮扶队、妇女权益保障会、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组织,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和加入各类组织中来,发挥自身优势,让群众当好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同时,路洼村党总支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品牌意识,谋划并创建了“一‘路’为民”服务品牌,坚持以品牌化建设为抓手,找准党建工作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以党建的“高标准”引领发展的“高质量”、治理的“高效能”,把创新思维、创新举措贯穿于品牌创建的始终,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激发高效能,全面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组织架构在网格、力量充实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杨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