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发布日期:2018-04-17   阅读:1883次   来源:中新网安徽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2.jpg

  为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盘活村级集体资产,确保每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有可靠的经营项目、有较好的经营收益、有稳定的发展空间、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有一健全”目标。日前,界首市印发《界首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在阜阳市财政为每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提供2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该市财政为每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再配套2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委、发改、商务、财政、扶贫等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将政策、资金、项目向集体经济“空壳村”倾斜。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列入省农业担保公司界首分公司担保范围,增加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对利息担保费补贴80%,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按照《方案》安排,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3月底前,乡村逐级制定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实施方案和设计,完善工作台账。各乡镇街道帮助并指导集体经济“空壳村”制定工作计划,坚持一村一策;4月至10月底为集中攻坚阶段,根据各村实际,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找准路子,着力攻坚,集中解决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力推进“空壳村”集体经济增收;11月中旬前,该市还将组织考核验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找准路子,着力攻坚。《方案》明确,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大“三资”清理力度,完善制度,明确任务。对闲置的校舍、厂房、企业用地、水利设施、机械设备等资产,通过承包、出租、拍卖、置换等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对于集体预留地和改造后的旧村塘进行出租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要认真对接涉农项目,把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把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纳入村级集体管理,通过公开出租、使用权转让、股份制运营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集体创办各类服务实体,兴办各类合作农场和领办农民合作社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集中运输、农村电商等综合性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积极与当地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共同发展养殖、种植、手工艺等特色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收入“双增收”。

  同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电商企业共同开展电子商务,组织相关企业、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村级信息服务站等,开展肥料、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引导村级集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并纳入“界之首品”,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由村级集体领办、创办及协调服务,创建有特色的网上零售方式,拓宽销售途径,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动员社会帮扶,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各园区要积极主动与集体经济“空壳村”进行村企对接,动员非公企业帮助集体经济“空壳村”谋划项目、投资办厂、推动发展。开展全领域招商引资,把村级招商纳入全市招商范围,加大对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注入外资,拓宽村级发展途径,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强化队伍保障。《方案》明确,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进班子,尤其选好“领头雁”。加强对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乡村企业家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城乡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经商人员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实行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做法,鼓励优秀村干部通过跨村任职、兼职或村村联建等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抓好结对帮扶,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帮助结对“空壳村”找准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路子。同时,各帮扶单位要及时选派一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指导帮扶“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