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肖亚东被评为3月份“阜阳好人”

发布日期:2016-04-20   阅读:4685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经推荐、评议、审定、投票等程序,我市肖亚东被评为3月份敬业奉献类“阜阳好人”。

肖亚东事迹:病痛中坚守教坛三十余载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高尚来自奉献。三尺讲台,两尺教鞭,现为大黄镇鸭王中学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肖亚东在病痛中32年矢志三尺讲台,无怨无悔,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园,用无私的奉献舞出了精彩的人生。

积劳成疾,带着病痛坚守岗位

  “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第57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是肖亚东正在上课。细心的学生们常常发现,肖老师一只手拿着书本,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纸巾。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课时,肖老师会时不时用纸巾拧拧鼻子,时间久了,学生们都认为肖老师是一个讲卫生的人,也跟着讲起卫生来。可知道内情的人却为之深深的被感动了,因为纸巾不是擦鼻涕,而是用来擦鼻血的。

  这事说来还是与肖亚东忘我的工作有关。在学校,肖亚东老师被同事称为工作狂,初踏入岗位时,熬夜备课是常有的事,加之语文科目的特殊性,讲课时主要以读、品、谈、写为主,农村的孩子阅读面较窄、课外活动少,有时肖老师不得不将作文课改为品读科,将自己熬夜整理的优美文段发给学生,看着那一份份整理整齐的课外文摘,学生们哪能体会不到里面饱含了肖老师多少的心血啊。多少年忘我的工作,给肖亚东带来了关节肿痛、高血压并伴有严重鼻出血。经过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时不时还有鼻出血现象,为了不影响教学,纸巾成了肖老师教学、生活必备品。

积极乐观,坚信“工作就是治病”

  “我爱学生,我用自己的真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眼中,肖亚东老师幽默,脾气好;在同事眼中,肖亚东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在领导眼中,肖亚东工作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当被问起病时,肖亚东常说:“人哪能没有病,小毛病不碍事、不影响工作”。“他是把上课当事业干得人,为了工作什么都不顾了”,熟悉肖亚东的同事刘城说。

  笔者采访时,在肖亚东的办公桌上看到“两张表”,一张是学校的课程表,另外一张是吃药的时间表,因为每天前前后后要吃十几次药,吃的药实在太多,并且时间不一,为了防止弄混淆,医生给肖老师开了一张“吃药表”。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回家安心养病而要坚持带病工作时,肖亚东笑着说:“我认为有点病就离开工作岗位,这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其实,在学校里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嬉闹玩耍,我很开心,并不觉得累,工作嘛也是在治病”。

无悔奉献,直面永久的“亏欠”

  在肖亚东老师的工作行事历中,没有上下班,学校和自己的学生几乎成为他时间的全部。为了学生,他能跑遍每个学生家庭,打通每位家长的电话,寄出每位学生的教育计划。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肯定,但肖亚东老师也失去了更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201012月,在85岁高龄的母亲患重病期间,肖亚东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照料母亲,有时还要陪着失眠的母亲聊天到深夜。每当母亲熟睡后,头发已斑白的肖亚东还要备第二天的课;有时工作忙,肖亚东总是匆匆的到家、匆匆的回到学校。肖亚东的母亲十分支持儿子的工作,弥留之际叮嘱不要让肖亚东知道,让他上完课再回来。母亲走了,当上完一天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肖亚东听说母亲已经离去、连最后一句话也没有说上时,肖亚东哭了,跪在母亲的床前哭了整整的一夜……

辛勤付出,桃李芬芳、硕果满园

  肖亚东老师说:“教书是我的本行,培养学生成才是我的职责。”谈起肖老师,家长们都竖起大拇指,“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2年来,肖亚东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有考上名牌大学的,也有经商有道的,无论哪个学生见到他,都会很远的打招呼、喊声“肖老师好”。每逢过节,肖亚东都会收到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个个感恩的电话。

  在肖亚东看来,学生见面时能问声好,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也是他工作坚持的动力。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肖亚东,依然扎根在农村,奋斗在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代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