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记,您过来啦!赶紧到屋里坐下!”日前,舒庄镇大顾村大蒋庄脱贫户蒋立东正在忙着给自己羊舍里的七八只山羊喂草料,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自涛到家走访立即迎了上来。
今年52岁的蒋立东,是一个勤劳、本分的农民,原本日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妊娠期间,因脑膜炎后遗症复发造成双目失明。蒋立东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两个孩子和失明的妻子都需要蒋立东照看,家里离不开人,妻子看病花销、子女上学开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精准扶贫政策给俺全家带来了希望。”正当蒋立东举步维艰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找到了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蒋立东的妻子享受了残疾人补助,儿女上学也有了教育资助,家里又养了羊,享受到了产业奖补,时不时还有各种救助倾向他家。
政策好还要人努力。吃住不愁后,蒋立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为此,他主动应聘村里公益岗位保洁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租了4亩地,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近1万元,蒋立东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新购置了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2017年全家顺利脱贫。
“现在你又赶上了好政策,今年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从脱贫之日起设立衔接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朱自涛笑着告诉蒋立东道。
“脱了贫还要继续加油干,绝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俺们的帮助!俺会努力干活,争取今年再多喂几只羊,让日子越来越好!”蒋立东激动道。
走进脱贫户蒋明星的蔬菜大棚,一垄垄大葱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产业扶贫帮俺翻了身!”正在大棚里忙碌的蒋明星说。2015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母亲年逾八旬,年老体弱,女儿还在上小学,妻子身患癫痫顽疾多年,直到2020年去世,家境十分困难。几年来他家享受产业扶持、大病救助、“两免一补”、公益岗位、危房改造等政策帮扶。2016年,蒋明星通过流转土地30亩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扣除土地租金、种子和人工成本,剩了一两万块钱。”蒋明星说,虽然净利润不高,但是在家门口种菜可以照顾家里老小,生活有保障。
“2016年,蒋明星成功脱贫摘帽,充分证明了,在党的政策精准帮扶下,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够脱贫致富的。”朱自涛介绍说,脱贫后的蒋明星勤劳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除了把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到50亩,他还先后帮助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被评选为了“界首好人”。
脱贫摘帽不松劲,乡村振兴再出发。“得益于党和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带领全村贫困群众脱贫后,共同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行走在遍访已脱贫户的路上,朱自涛由衷地感慨。(张坤)
今年52岁的蒋立东,是一个勤劳、本分的农民,原本日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妊娠期间,因脑膜炎后遗症复发造成双目失明。蒋立东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两个孩子和失明的妻子都需要蒋立东照看,家里离不开人,妻子看病花销、子女上学开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精准扶贫政策给俺全家带来了希望。”正当蒋立东举步维艰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找到了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蒋立东的妻子享受了残疾人补助,儿女上学也有了教育资助,家里又养了羊,享受到了产业奖补,时不时还有各种救助倾向他家。
政策好还要人努力。吃住不愁后,蒋立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为此,他主动应聘村里公益岗位保洁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租了4亩地,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近1万元,蒋立东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新购置了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2017年全家顺利脱贫。
“现在你又赶上了好政策,今年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从脱贫之日起设立衔接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朱自涛笑着告诉蒋立东道。
“脱了贫还要继续加油干,绝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俺们的帮助!俺会努力干活,争取今年再多喂几只羊,让日子越来越好!”蒋立东激动道。
走进脱贫户蒋明星的蔬菜大棚,一垄垄大葱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产业扶贫帮俺翻了身!”正在大棚里忙碌的蒋明星说。2015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母亲年逾八旬,年老体弱,女儿还在上小学,妻子身患癫痫顽疾多年,直到2020年去世,家境十分困难。几年来他家享受产业扶持、大病救助、“两免一补”、公益岗位、危房改造等政策帮扶。2016年,蒋明星通过流转土地30亩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扣除土地租金、种子和人工成本,剩了一两万块钱。”蒋明星说,虽然净利润不高,但是在家门口种菜可以照顾家里老小,生活有保障。
“2016年,蒋明星成功脱贫摘帽,充分证明了,在党的政策精准帮扶下,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够脱贫致富的。”朱自涛介绍说,脱贫后的蒋明星勤劳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除了把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到50亩,他还先后帮助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被评选为了“界首好人”。
脱贫摘帽不松劲,乡村振兴再出发。“得益于党和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带领全村贫困群众脱贫后,共同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行走在遍访已脱贫户的路上,朱自涛由衷地感慨。(张坤)
- 上一篇:王集:农村“方言”大喇叭 传递惠民“好声音”
- 下一篇:泉阳:不负好时光 春耕备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