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农村“方言”大喇叭 传递惠民“好声音”

发布日期:2021-03-10   阅读:1688次   来源:系统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咱村有没有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咱自己心里得清楚,有的话要赶紧改掉,中央1号文件规定了,以后咱们这方面要注意啦,朱大是咱家,文明靠大家……”近日,王集镇朱大村的巷道里,68岁的朱少起一边和他的老邻居们晒着太阳,一边听着村里的“方言”大喇叭,大家对移风易俗很是赞同。

  “每天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俺们村大喇叭就会准时开讲。”据朱大村党总支书记段小侠介绍,该村大喇叭通过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群众及时传递大政方针、惠农政策、传统文化、种植养殖、疫情防控等知识信息,让村民在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就可以学到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

  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有半数是老年人,大喇叭用本地方言广播更接地气,深受村民的欢迎。村民李德龙是一个种植大户,大喇叭里播放的乡村振兴政策他很感兴趣,他说:“大喇叭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入耳入脑,俺喜欢听,每天要是不听,心里就跟少了些什么似的。”

  大喇叭虽然‘土’,但实用性很强。“就说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吧,缴纳多少、去哪缴、怎么缴,大喇叭里都跟我们讲得明明白白。”今年66岁的王登金和老伴对一些福利政策看不懂也办不来,如今村里的干部通过“方言”大喇叭详细解读后,老王和老伴一下子就懂了。

  大喇叭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为村里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比如人员集合、失物招领等,都可以通过广播来通知,比电话还好使大喇叭广播就像是调节剂一样,把村里的一些矛盾、问题,通过宣传得到有效化解。谈及这些,陆集村干部贺学俊深有体会。

  下一步,王集镇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把“大喇叭”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为农村传达好声音和好政策,让大喇叭成为老百姓了解政策、传递信息的“顺风耳”,也成为拉近党和政府与百姓距离的“连心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赵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