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子富,还要让民风“富

发布日期:2020-07-01   阅读:1486次   来源:颍州晚报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说起“沙河王酒,滴滴难舍”这句广告词,相信很多人不陌生。曾经,界首市光武镇黄寨村以800亩沙河酿酒基地、东岳大帝黄飞虎庙闻名。后来,村子却成为光武镇四个贫困村之一。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村里来了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牵“线”又搭“网”,不仅让村子富了起来,还通过评选先进典型,让民风“富”起来。

  争取近2600万元,搭起“帮扶网”

  脱贫攻坚战开始前,黄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基础建设落后、基层组织涣散、村风民风亟待改善、贫困群众致富无门。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59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8%。

  为此,界首市政府办公室选派3人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分别是2018年驻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尚涛,2016年到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宋海洋和2017年到村的扶贫专干黄帅军。

  初来乍到,工作队队员多次入户,摸清困难群众的贫情和短板。在他们的积极争取下,界首市政府办公室和农行界首支行大力支持,从2016年以来,落实到村到户项目资金近2600万元。这些钱,被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建设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产业项目。

  “这些投入,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翻番,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黄寨村党总支书记黄李伟说,如今,村里建设有60kv的村级光伏电站和50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仅此两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近15万元收入。

  此外,驻村工作队为激发村里能人的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产业,已发展合作社11家。村里还建有年出栏300头的肉驴养殖基地;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发起的山羊养殖互助社已经帮助全村近7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黄寨村计划今年复垦闲置宅基地100亩,用争取复垦奖励资金2000万元来打造村级孵化器项目,建设“酒文化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组织社会团体,搭起“服务网”

  村民富了,驻村工作队又有了新目标:擦亮乡贤村美好民风的自治品牌。通过举办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学子、新乡贤、最美庭院、最美脱贫户等评选20多次,评选模范代表60多人。组建妇女志愿者团队、健身队、舞蹈队、少年篮球队、戏迷协会、健步行团队、冬防冬治巡逻队等组织10多个。该村不断涌现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脱贫户、全省好媳妇、全军优秀士兵等先进典型。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些社会团队、先进典型变身巡逻队、防控员,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7年至今,黄寨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第五届文明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妇女创业项目示范村、阜阳市五星级基层党组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阜阳市健康促进示范村、阜阳市妇女创业项目示范村、阜阳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阜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五届阜阳市文明村镇等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 汪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