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梦方圆 振兴又起步

发布日期:2020-07-01   阅读:1439次   来源:阜阳日报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卧室、厨房的顶棚接连塌了下来,砸坏了村里唯一一台电脑,毁了刚刚做好的一锅香喷喷的二茄面。更为惊险的是会议室的天花板和吊扇竟然在夜间掉了下来……驻村伊始,界首市光武镇黄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宋海洋接连遭遇“下马威”。
 
  面对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甚至连村部建设都十分落后的乡村,扶贫工作该从何处着手、在哪里落脚,一度成为摆在黄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队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我们就躺在村室漏雨发霉的小屋里,静静地拼凑黄寨村的过去,思索着如何创造未来。”宋海洋说。

  产业兴旺是基础

  “说起黄寨村,十里八乡外知晓的人不会很多。但是说起沙河王酒,很多人都有印象。”宋海洋说,曾经,沙河王酒在安徽乃至全国,都有着品牌知名度,而沙河王酿酒基地就位于黄寨村。

  彼时,黄寨村也是相对富裕的村庄。后来,随着酒厂的衰落,村庄也日渐没落。“回顾黄寨村近40年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沙河酒兴、黄寨村兴;沙河酒衰、黄寨村衰。”

  要想村庄发展好,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后开展了全方位走访调研,与村干部们协商开出了治村的“药方”——发展产业。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2016年以来,黄寨村落实到村到户的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

  “这些钱,绝大部分被用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产业培育上。”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尚涛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不仅建设了60kV的村级光伏电站,还建有一处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目前已租赁给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使用,仅这两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近15万元收入。“扶贫不仅需要‘输血’,更要靠自我‘造血’。我们着力帮助黄寨村培育当家产业,就是要通过产业效益的发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乡村发展。这几年,围绕着产业建设,黄寨村动作频频、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该村已培育种植养殖合作社11家,肉驴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驴300头,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发起成立的山羊养殖互助社成功帮助全村近70户贫困户脱贫。

  今年,该村计划复垦闲置宅基地100亩,利用争取的2000万元复垦奖励资金,打造村级孵化器项目,建设“酒文化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治理有效是关键

  在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和黄寨村“两委”班子、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黄寨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9.8%下降至2019年的0.6%。

  脱贫之后,如何更好地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队员面前的又一道必答题。

  这一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选择了从治理有效入手。首先,建好村级党组织,将村内优秀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开展党带群建活动,选出77名群众信赖的户长,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与此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召开农民夜校、党员群众座谈会,畅通民生民情民意的沟通渠道,建立问题收集梳理整改台账,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扶贫工作队给俺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修的路和巷道都修得好好的,路两边还安装了路灯。”黄寨村乡贤理事会成员黄德礼说,这几年,村里还建设了健身广场、农家书院等,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激发大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乡村的愿望,黄寨村还先后举办20多次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学子、新乡贤、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评选出模范代表60多人。村里还组建了妇女志愿者团队、健身队、舞蹈队、少年篮球队、戏迷协会、健步行团队、冬防冬治巡逻队等10多个团体。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些社会团队、积极村民变身巡逻队、防控员,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效的乡村治理,既巩固了脱贫成果,也让民风更加淳朴、乡村愈发和谐。2017年以来,黄寨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第五届文明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妇女创业项目示范村、阜阳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阜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五届阜阳市文明村镇等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任秉文 陈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