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八个起来”做好宣传教育 筑牢“四心”防疫情

发布日期:2020-03-06   阅读:3433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界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文明实践所、站,紧盯宣传劝导群众不聚集这一难点,统筹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用好用活传统媒体,通过“八个起来”,守正创新构建起立体化宣传教育群众的“四梁八柱”,让防控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喇叭响起来。全面开通应急广播、村内大喇叭,着重讲政策、鼓士气,讲知识、止谣言。“认为自己的身体壮,人前人后胡儿逛,国家有难,咱不添乱……”,王集镇李彬庄村干部大喇叭喊话全是“接地气”的大实话,在老百姓口中迅速成为流行语。据统计,全市共开通1047处应急广播,653个大喇叭,筑起了“空中阵地”,成为宣传教育的“声”力军。

       横幅挂起来。横幅很硬核,宣传教育内容受欢迎。县乡道路、胡同路口、各个卡点挂起宣传横幅,“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面到处走”,朗朗上口的内容简单暖心,鲜艳醒目,群众看一遍就能记在心中、念在嘴上,一条条横幅,成为一条条固定宣传线。

       电子屏亮起来。机关事业单位、临街商铺、银行、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全部亮起LED显示屏,高频率滚动刊播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内容,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户外大屏,全天候播放防护宣传内容、倡议书、公开信和“疫”线英雄事迹,让群众第一时间听到权威声音。全市1100余处LED显示屏、70余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户外大屏成为宣传的“新”阵地。

       宣传车跑起来。全市1200多辆小汽车、面包车、农用车、电瓶车形成了“流动宣传站”,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车辆不间断地“奔波”在村庄、社区,传递疫情防控知识,传达工作指令要求,坚定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战“疫”的决心和信心。

       无人机飞起来。“穿黄衣服的小朋友把口罩带好,抓紧回家。”无人机空中喊话,高空观测,不仅了解有无人员走动、聚集、串门,更是一种新的宣传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宅在家,不出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戏曲儿唱起来。文化文艺志愿者以疫情防控知识为内容,采取扁担戏、豫剧、快板、歌曲、渔鼓、三句半等曲艺形式,“线下”自编自导自演,“线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截至2月底,共编演36支文艺作品,37支音视频,为“宅”居在家的群众送防控知识,也送欢声笑语。

       党员干部讲起来。疫情当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员干部既是战斗员,更是宣讲员。市、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群众,讲明白党的方针政策、讲明白疫情防控必要性、讲明白政府惠民举措、讲明白复工复产优惠政策,这些奔跑在村庄、社区的宣讲员,成为查民情、解民忧的贴心人。

       志愿者走起来。全市35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0700多名志愿者,坚持志愿服务与抗疫任务同频共振。他们上街头、进社区、走小巷、站路口,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劝导活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受其感召,在读大学生、返乡务工者、脱贫户、“五老”人员、家庭妇女等普通群众也自发建立微信群、制作家庭创意短视频,发布到朋友圈,互转防控知识,时刻提醒家人、朋友不扎堆、不聚集、出门戴口罩,每个人都成为了义务宣传员。

       面对疫情,尤其面对群众不能聚集这个难点,界首市赋予传统宣传新手段,开发线上线下新功能,紧扣总书记关于疫情期间宣传教育新要求,讲好党的政策、防疫知识、抗疫故事,提高了群众防护意识和文明素质,凝聚了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