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防控形势,界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中央、省、市总体部署,主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号召广大志愿者全面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线上线下,宣传引导凝聚共识。整合全市宣传资源,线上线下齐作为。一是发挥线上媒体优势。在数字电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我的战“疫”日志》、《界之文明、首在实践》、《“疫”线好人》等防疫专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线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和志愿服务等,让群众从宣传中获取信息,从宣传中凝聚共识;动员广大文化文艺志愿者,结合防疫防控创作一系列有地方特色的快板、歌曲、渔鼓、三句半等36支文艺作品,37个音视频。二是调动线下媒体活力。有效利用城区主干道、沿街商铺、村居社区的LED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党的政策、防控知识。全市共出动疫情防控应急广播1039处,LED显示屏播放850处,小喇叭播放653处,宣传车辆265辆,让小喇叭响起来,电子屏亮起来,宣传车跑起来。
志愿先行,联防联控全域阻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发出《致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倡议书》,动员广大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防控宣传、走访调查、卡点排查、测量体温、助力复工复产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2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集结34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6支社会专业志愿服务队和村居社区的青年、“五老”、大学生、好人、“四会”等领域的志愿者,累计10700余人奔走在防疫一线,用真心换真情,以行动践文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信心和力量。
汇聚爱心,同心筑牢基层防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社会发出《关于募捐N95口罩支援抗疫一线的倡议书》和《合理正确使用口罩倡议书》,号召广大居民将医用口罩捐献给物资短缺的一线医护人员,目前已累计募集13940只医用口罩;同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共度难关。截至目前,各民间志愿服务队累计捐款捐物达23.61万元,各级各类好人道德模范累计捐款捐物107万余元,各党员志愿者累计捐款75万余元。特别是沈丹婷、肖俊杰等爱心群众心怀故里、报效桑梓,他们分别从泰国、日本采购捐赠一次性口罩20万只,医用口罩10万只,防护服2000套;护目镜486副,医用乳胶手套5000双,消毒片240公斤,全力支援家乡疫情防控。
注重实践,倾心对接群众需求。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一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关心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员、隔离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文明实践志愿者精准对接需求,提供点单配送服务;“兴农”志愿者关注农户商品卖不掉、运不出问题,向社会发出《购买爱心草莓的倡议书》,联系销售平台,有效解决了我市26家草莓种植户300余亩草莓的滞销问题和支援武汉30万斤“南瓜”运不出的问题。二是提振群众精神状态。多渠道、多形式丰富疫情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振人心。“文明界首”公众号专题开设疫情防控精神文明小课堂,定期发布防控知识竞答,群众乐于参与;依托界首读书会文明实践基地,让书香成为界首味道,团市委组织开展线上14天宅阅读打卡活动,群众纷纷参与,征集1148篇读书心得;市文化馆组织开展“青少年防疫抗疫题材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美术书法作品106幅,文艺作品42个,音视频46个,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和共战疫情的信心。
服务大局,助力企业复产复工。面对疫情,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请战,在助力群众返岗就业、企业复工复产上争作为。一是助力群众返岗就业。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着力解决农民工返岗难、就业难等问题。通过开展全市劳动力资源调查,完善农民工就业需求清单,积极开展“为您荐岗、送您上岗、接您返岗”工作。二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凝聚文明单位力量,市供电公司、市税务局等单位积极行动,为企业做好政策扶持、用水用电、税收服务等保障。全市成立64个专班,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努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400多名服务专员已经走访了506家企业,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问题231个。
线上线下,宣传引导凝聚共识。整合全市宣传资源,线上线下齐作为。一是发挥线上媒体优势。在数字电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我的战“疫”日志》、《界之文明、首在实践》、《“疫”线好人》等防疫专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线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和志愿服务等,让群众从宣传中获取信息,从宣传中凝聚共识;动员广大文化文艺志愿者,结合防疫防控创作一系列有地方特色的快板、歌曲、渔鼓、三句半等36支文艺作品,37个音视频。二是调动线下媒体活力。有效利用城区主干道、沿街商铺、村居社区的LED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党的政策、防控知识。全市共出动疫情防控应急广播1039处,LED显示屏播放850处,小喇叭播放653处,宣传车辆265辆,让小喇叭响起来,电子屏亮起来,宣传车跑起来。
志愿先行,联防联控全域阻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发出《致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倡议书》,动员广大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防控宣传、走访调查、卡点排查、测量体温、助力复工复产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2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集结34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6支社会专业志愿服务队和村居社区的青年、“五老”、大学生、好人、“四会”等领域的志愿者,累计10700余人奔走在防疫一线,用真心换真情,以行动践文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信心和力量。
汇聚爱心,同心筑牢基层防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社会发出《关于募捐N95口罩支援抗疫一线的倡议书》和《合理正确使用口罩倡议书》,号召广大居民将医用口罩捐献给物资短缺的一线医护人员,目前已累计募集13940只医用口罩;同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共度难关。截至目前,各民间志愿服务队累计捐款捐物达23.61万元,各级各类好人道德模范累计捐款捐物107万余元,各党员志愿者累计捐款75万余元。特别是沈丹婷、肖俊杰等爱心群众心怀故里、报效桑梓,他们分别从泰国、日本采购捐赠一次性口罩20万只,医用口罩10万只,防护服2000套;护目镜486副,医用乳胶手套5000双,消毒片240公斤,全力支援家乡疫情防控。
注重实践,倾心对接群众需求。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一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关心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员、隔离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文明实践志愿者精准对接需求,提供点单配送服务;“兴农”志愿者关注农户商品卖不掉、运不出问题,向社会发出《购买爱心草莓的倡议书》,联系销售平台,有效解决了我市26家草莓种植户300余亩草莓的滞销问题和支援武汉30万斤“南瓜”运不出的问题。二是提振群众精神状态。多渠道、多形式丰富疫情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振人心。“文明界首”公众号专题开设疫情防控精神文明小课堂,定期发布防控知识竞答,群众乐于参与;依托界首读书会文明实践基地,让书香成为界首味道,团市委组织开展线上14天宅阅读打卡活动,群众纷纷参与,征集1148篇读书心得;市文化馆组织开展“青少年防疫抗疫题材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美术书法作品106幅,文艺作品42个,音视频46个,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和共战疫情的信心。
服务大局,助力企业复产复工。面对疫情,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请战,在助力群众返岗就业、企业复工复产上争作为。一是助力群众返岗就业。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着力解决农民工返岗难、就业难等问题。通过开展全市劳动力资源调查,完善农民工就业需求清单,积极开展“为您荐岗、送您上岗、接您返岗”工作。二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凝聚文明单位力量,市供电公司、市税务局等单位积极行动,为企业做好政策扶持、用水用电、税收服务等保障。全市成立64个专班,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努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400多名服务专员已经走访了506家企业,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问题2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