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芦村:乡风文明让文化广场成为了“婚礼广场”

发布日期:2019-03-15   来源:系统  阅读:2548次  

  “你是否愿意成为程文涛的妻子,以最完全的心意关心他,以最温柔的态度照顾他……”

  “我愿意!”

  3月14日上午,芦村镇枣林村的文化活动广场上格外热闹,一场简单温馨的结婚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这场新式婚礼上,进行了幸福签约、家风传递、爱的见证等环节,给现场的亲朋及乡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喜庆的同时,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婚礼新风尚。

  “今天在文化活动广场上,看到这对新人的结婚仪式,婚礼上不仅融入了家风家训的传承,还开展了勤俭持家的道德教育,这场婚礼真是既不铺张浪费又非常有纪念意义。”前来观看婚礼的村民程得龙表示,“近年来,不少村民都富起来了,腰包鼓了,婚事开始奢靡浪费、攀比炫富,村里曾经流行着一种说法‘一婚半生穷’,一场婚事办下来需要几十万元。现在有了红白事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管着,大家不再相互攀比,谁也不丢面子还省了钱,最主要的是,村里的乡风民风是越来越好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据悉,为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铺张浪费,做到婚丧事新办、简办、文明办,芦村镇在辖区内6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由群众推荐选举产生,由村里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在村内有影响力并热心此项工作的党员、群众担任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宣扬勤俭持家、厚养薄葬等理念,引导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主持或协助事主操办婚丧事,制止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和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一名军人,在保家卫国的同时,我也积极配合村里的各种工作,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村里理事会成员在向我祝福的同时,建议我喜事简办,选择在村里的文化大舞台举行结婚仪式,一方面是避免了农村大操大办的陋习,另一方面也是想在广场上‘晒幸福’,让亲朋好友们都来见证我们的幸福起点!”新人程文涛说道。

  “结婚不用花钱到酒店里去,也不用搭建彩棚,在家门口就有现成的、宽敞的场地,这对新人选择在文化广场的大舞台上结婚,正是我们村开展系列乡风文明活动中‘喜事新办’的一个缩影。”枣林村村委会主任程金良说道,“自推进移风易俗以来,村里大操大办明显减少,倡树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已经慢慢深入人心。”

  文化活动广场上的婚礼,让群众在真实的婚礼中体验、感受新婚礼,引导更多的新婚青年摒弃传统婚礼中的陋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让文明新风吹到群众身边,倡导群众崇尚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新风尚在农村落地生根。(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