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患重病妻子不离不弃 贫困夫妻患难见真情
发布日期:2019-02-22 阅读:1063次
“要不是她,我早就活不下去了,为了照顾我,她可真是没少遭罪!”提起妻子李继英,舒庄镇大顾村申庄贫困户张守山感动感激之余,又不禁愧疚不已。
张守山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营养障碍周围神经病,因病致贫。
原本的张守山,因做些小生意,家境也算富裕,一子三女皆已成家,儿子结婚不久,就有了孙子,一家五口人生活很是幸福。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下半年,张守山突染疾病,身体慢慢垮了下来,幸福的家庭也随之蒙上了阴霾。
“本来身体一直好好地,突然开始变得消瘦起来,浑身乏力,还经常感冒,在本地医院一直也没查出啥毛病,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就到了北京301军区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得的是营养障碍周围神经病。”提起自己所患的疾病,张守山痛苦的回忆道,“在301军区医院住院花了有3万多,没治好,又先后到了太和中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武警三院和宣武医院就医治疗,可是始终没有效果,病情是越治疗越严重,最后连四肢都不能动,身体半瘫痪了。”说到这里,张守山不禁潸然泪下。
“为了给我看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十几万的债,弄得儿媳妇也和儿子离了婚,真想自己死了算了……还好有她陪着我,照顾我,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看着妻子李继英,张守山感慨道。
张守山半瘫痪后,家里的重坦全部压在了李继英瘦弱的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张守山,照看刚上小学的孙子,接送他上下学,家里4.5亩地的农活也需要她来干。可不管有多劳累,李继英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不离不弃,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
“知道他这情况,我也是认命了,心里就一个念头——把他伺候好,不能让这个家散了。”妻子李继英坚定地说道。
因为患病,张守山的消化功能变的很差,一天大小便要十几次,夜间也有三四次,全靠李秀英一个人服侍着,“她一个女人,力气弱,要先用手把我从床上抽直,再用力拉起来,抱着我去方便,一天来来回回十几次,天天如此,光卫生纸一年就用了四五十斤。”
“一日三餐也都是她喂我吃!”
“我不喜欢闷在家里,总想着出去透透气,她就抱着我骑着电动三轮车出去。”
“天热的时候,我要是一天不洗澡,身体就发臭,她每天都给我把身体擦洗的干干净净,身上也从来没有长过一个褥疮。家里也收拾的很干净!”
“我身体还容易过敏,不能被蚊子叮,不然就会起大红疙瘩,她就在我身后,拿着一个毛巾不停地摇着赶蚊子。”
“这要是别人早就烦了,可她始终不厌其烦,毫不嫌弃地伺候着我。你看看她,五十多岁的年龄,七十岁的面容,光牙齿都熬掉了好几颗。”
……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妻子李继英为他所做的每件事情,张守山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左邻右舍也对李继英的行为很是敬佩,都称赞她是一个好媳妇。
因为身体始终没有治愈,要经常看病治疗,张守山家负债累累,生活也日益困难起来。不管李继英有多么的坚强乐观,也感觉到自己将难以坚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镇村干部得知了张守山家中的情况,主动帮助办理了低保,又在2014年,将他们家纳入了贫困户。
“自从成为了贫困户,享受了‘351’健康扶贫政策,看病再也不用犯愁了,负担也极大的减轻。”提起国家的扶贫政策,李继英兴奋道,“政府还帮助俺家进行了产业托管,享受了光伏发电,办理了小额信贷入股大户合伙发展养殖业,通了自来水,改造了卫生厕所,门前的巷道也硬化了,孙子上学不但免了学费、学杂费,每年还有1000元的教育资助,儿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就业,一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政策是越来越好,生活也是越过越好,我们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又有了希望,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通过政府的扶贫政策,在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用心和精准帮扶下,张守山家境慢慢变好,收入也稳步增高,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一家人的脸上,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2018年,张守山家顺利脱贫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离婚率连年居高不下,李继英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践行了作为妻子的责任和担当,她的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和无悔坚守,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人心!(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