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3-06 阅读:1234次
多年前,村民王亮(化名)和李素芝(化名),两家承包地搭界,因村内河道清理,导致两家土地边界模糊,彼此都认为自家地被占了一垄。双方互不相让,差点动手,幸由家人拉开,但是矛盾由此产生。
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此事后,网格员刘电云和刘楼村“两委”干部刘德彬一起前往调解。刘电云说,纠纷现场我们共去了三趟,村里面“地边子”纠纷大多积怨已久,又涉及到村民之间的人情关系,为更顺利地化解纠纷,我们邀请了有威望的群众代表到场参与调解。
第一次到现场调解过程并不顺利,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甚至发生争吵,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第二次到现场,刘德彬从村里查询土地底册,以土地确权的面积为基础,重新起垄重新丈量土地,确保双方的土地确权面积。第三次到现场,矛盾双方在刘电云、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的见证下签下了协议书,共同将土地边界进行标记,至此,双方土地边界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也不缺那垄地,主要是她太跋扈了,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经过村里的调解,我们两家的矛盾算是解开了。”王亮说道。
“要让群众对调解结果满意,就要保证公平公正,我们也要把握好矛盾的根源。”刘电云说道,由于时间跨度长、土地原貌发生了些许变化,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入户走访和查询底册,拿出法律依据,讲道理摆事实,“对症下药”进行调解,总能达到群众心中满意的效果。
“发生在基层的矛盾纠纷,刚开始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没有及时介入、成功调解,很容易激化成大问题,纠纷化解绝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兼顾乡情、民情,为产生矛盾纠纷的当事方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砖集镇党委书记荣俊伟说。
近年来,砖集镇党委政府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注重发挥各界作用、凝聚调解合力,由德高望重的乡贤、热心积极的党员参与,镇班子成员、司法所、派出所和相关站所按职责分工参与,组建了一支207名村级网格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落地落实,有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骆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