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21 阅读:864次
“前几天把红薯叶拾掇了一下,今天来挖红薯!”眼下,大黄镇大黄村徐鹏家庭农场红薯种植基地大棚内,32名村民正在忙着挖红薯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一个个表皮鲜艳、薯体饱满的红薯从土中刨出。一箱箱红薯被抬上运输车,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产量不错,预计能收购2000万公斤。”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徐鹏打开了“话匣子”,解释道:“以前种红薯就是品种单一,栽培方法和现在的新品种、技术都不一样,今年我种的红薯,引进了新的品种,有西瓜红、烟薯25等品种,采用了新的栽培技术,使现在的红薯增质增效增收。我们与家乡村民签订种植合同,统一进行收购。”原来,今年42岁的徐鹏是大黄镇大黄村大徐村人,之前一直在外经商,2020年返乡流转土地专业种红薯。
大黄村一带红薯种植历史悠久。以前乡亲们全凭老经验留种育苗,红薯外形差、产量低,卖不上好价钱。徐鹏的父亲徐公田到阜阳、周口、济南等地拜访红薯种植大户,虚心取经。后来,他通过引进优质薯苗进行扩繁,走上了科技种薯新路子。2021年,徐鹏注册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500余亩土地种红薯,后又带领500户社员种植红薯3000多亩,当年村民收获红薯750多万公斤,平均比自留种繁育薯苗增产40%。由于质量上乘,750多万公斤红薯虽高于市场价,但不到一个月便售卖一空。
凭借自己摸索出来的新型红薯栽培法,有效提升了红薯产量。作为种植大户,徐鹏不仅带动当地困难群众和留守妇女学习技术,种植无公害红薯、更是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的新路子。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在家门口干活方便,每天80块钱,还能照顾家里,好的很!”大徐庄村民徐老太边挖红薯边笑着说。
“无论是种庄稼还是种红薯,必须相信科技,积极选用新品种,才能有好的收益。下一步,我会多高校搞好对接,争取把大黄红薯变成‘金疙瘩’,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谈及今后打算,徐鹏信心满满。
据了解,大黄镇深入挖掘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构建红薯种植、粉丝加工、粉面制作等围绕“小红薯”做文章的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让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