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大黄镇:“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传经送宝”

发布日期:2023-10-08   阅读:842次  

  “老师讲的真是对症下药,针对性很强,也是我们眼下最需要的。现在搞种植离不开技术提升,以后我还要到农家书屋多学习、多沟通,让土地产生更多金色效益。”连日来,在大黄镇李大村农家书屋举办的乡村振兴“大户能人”交流会上,来自李大自然村的种植大户李汉龙激动的说。


  近年来,李汉龙流转了李大村100亩地开展粮食种植。随着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种植模式面临调整。于是,他开展了针对周边耕地的“大托管服务”,推进种子、化肥、农药惠农供应,适时开展土地管、种、收一体化服务,带动周边群众120余户。


  “现在是多种粮、种好粮,关键看管理。前些年,虽然搞起了土地流转,但因为我的管理跟不上,产量一直上不去,进度步履维艰。”谈及种粮多年的体会,李汉龙打开了话匣子,“要靠科技来精耕细作,我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书,以种植技术方面的图书为主。还参加了相关的业务交流,不仅增强了信心,而且掌握了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


  为发展农用技术推广使用,该镇粮食种植“大户能人”徐鹏带头示范,托管土地3000亩,开展改造提升,完成了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于是,李大村党总支经常邀请他作为农技专家到农家书屋“传经送宝”,负责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等的技术培训。在他的精心传授下,周边近40余户村民成了种植专家,带动全镇发展托管种植1.2万余亩。


  “早年间,除了播种和收割用了机械,施肥、打药等都靠人工来干,不仅进度慢、效率低、精细差,而且在无形中拉高了成本。随着种植业的规模化,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咱们就用无人机打药,开展企业订单式种植,这样压缩成本、提高效益!”交流会上,徐鹏畅谈着自己的“致富经”。


  从“地头的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传统“老把式”种植人员培养模式,到农家书屋传技术、送经验、搞联动,一批批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脱颖而出,越发成为该镇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深化村党总支下活动阵地农家书屋建设,村干部、党员户长担任网格员,联系各自包联的种植大户,有组织的推进培训交流,发展集体联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方位赋能!”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现说。


  据介绍,李大村农家书屋共举办各类农用技术培训9期,开展田野调查3场,培训学院320余人次。随着技术下乡的步伐,该村村集体经济已经达到160万元,预计年内突破收益200元大关。(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