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村扶贫车间助集体经济增收

发布日期:2018-11-29   来源:中新网安徽  阅读:2267次  

目前,界首市于庄村头树立着一个蓝色招牌,上面有一行用白色油漆写的大字显得十分醒目,路过此地的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对着招牌多望上几眼,该牌上写道:“于庄村扶贫就业车间”九个大字,仿佛字里行间隐藏着什么神秘,如此吸人眼球。

据界首市顾集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于庄村扶贫就业车间,始建于2017年总投资12万元,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是由该村委会出资筹建,现已交给龙辉日用品生产经营,每年上缴村里租金65000元,并签订承包期限为5年。扶贫就业车间的建成,不但给村返乡创业青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而且吸纳当地群众就业30多人,其中贫困户达5%。

严秀英今年70多岁,是界首市于庄村段楼自然村村民,以前她在家无事可做,自从村里建了扶贫车间,每天和老伴吃过早饭就来到扶贫就业车间干活,因为年纪大老板怕他们干活累着就不让他们在车间干重活。老俩口在扶贫车间工作很靠时,每天按时上下班,每人每天工资40元,一到月底老板会把本月工资按时打到他们工资卡上。同村张云四的儿子和媳妇都外出打工去了,孙子也大了不用她带,为了不给孩子经济添负担,她也来到扶贫就业车间干活,每月挣1000多元,够自己零花钱,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杨红花虽说耳朵有点背,可是他干的是技术活,每天工资60元,比一般群众高一些,月收入2000多元。

界首市于庄村扶贫就业车间老板名叫李济伟,今年刚40出头年轻力,此人在外地务工多年学到一定技术,2015年他积极响应顾集镇政府“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号召。他回到家乡,他告诉村书记说:“俺想在村里建一个扶贫车间,希望村里能给予支持”村书记一听十分高兴,考虑到建扶贫车间不但可以帮助有志青年返乡创业,而且还可以吸纳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对创业者和贫困户都是一件大好事,当场愉快地答应他的要求。村里考虑到他资金困难,由村里出资建扶贫车间,建成后以租赁方式租赁给他,扶贫就业车间的建立,每年为于庄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65000元,使村里许多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业,深受群众好评。同时也让李济伟早日摘掉头上贫困的帽子。仅去年他创办的扶贫就业车间,一年下来除去所有开支,净赚了10万元,成了村里富裕户。

其实,李济伟在家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他由于没有经验,被人骗的身无分文,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穷得连吃盐的钱都没有,妻子对生活失去信心要给他离婚,当时李济伟精神几乎要崩溃,他萎靡不振破罐子破摔,后来顾集镇村干部多次到家开导,使他振作起精神,至今他记忆犹新:“济伟呀,你这辈子路还长着呢,不能就这样生活下去,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想一想,等孩子长大了要上学、吃饭穿衣,要盖房子娶媳妇,到那时候没有钱怎么办?”他说:“如果当初不是镇村干部多次鼓励,俺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一句话,俺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感谢镇村干部对俺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界首市于庄村结合实际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建扶贫车间、蔬菜大棚、冷库等投资少、见效快、群众能直接受益的项目,扶贫就业车间应运而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居家就业。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该村已建成龙辉就业扶贫日用品车间,就近解决劳动力就业3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多人,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为推动就业扶贫车间运行好,发展快,于庄村实施政策扶持服务、车间申报建立一条龙服务、免费培训员工服务、吸纳贫困户奖补服务、招用工对接服务等五项贴心服务,筑牢扶贫就业前沿阵地,鼓励返乡青年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投身到村扶贫就业建设中来。

界首市于庄村把扶贫就业车间建在家门口,在收益分配上,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三方受益的局面,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留守妇女及部分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居家就业,通过就业增收早日脱贫;村集体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方式,让村集体获得了集体收入,增强了发展后劲;企业则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满足了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今后界首市于庄村将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贫困户居家就业和扶贫就业车间规范管理的路径,进一步完善扶贫车间配套功能,营造出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让群众在扶贫就业车间更加安心地工作,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界首时讯 刘浩 吕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