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村"公益岗位":脱贫摘帽路上增加"成就感"
发布日期:2018-06-20 阅读:4927次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咱庄稼人又不缺力气,我这个月零敲零打收入达到3000多元,镇村提供的‘公益岗位’让我找到成就感。”芦村镇穆寨村“公益岗位”认领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穆从荣喜滋滋地说。
近60岁的穆从荣在2014年因缺少技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家庭状况和“饥一顿饱一顿”的错乱生活方式使他“邋邋遢遢、凑活着过日子”。“吃了今天不讲明天”漫无目的粗放模式让他感到彷徨与困苦。
“如何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在脱贫摘帽路上摆脱迷茫和困惑?”该镇采取“望闻问切”逐户逐人“把脉会诊、对症下药”,按照“因人施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滴灌脱贫方式,为穆从荣“量体裁衣”安排每月有800元收入的保洁员“公益岗位”。
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生活作息时间,让他“旧貌换新颜”,在于其他保洁员“比学赶帮”中,他找到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因工作出色、表现突出,他被保洁公司聘任为穆寨村保洁队队长。“穆队长干劲大的很,每天他比‘打鸣的鸡起的还早’,天刚蒙蒙亮就催着我们乘凉快好出工。”张杠自然村贫困户、保洁员刘美荣笑着说,“你看这芦枣路边上,打扫的连个草芽都不好找呢!咱穆寨村在全镇环境卫生评比中都是‘小秃抹帽~头一名嘞’”。
鉴于穆从荣保洁队的工作实绩,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启动伊始,村委会就将“防火信息员”的“公益岗位”重担加派到保洁员和其他贫困户肩上。“有钱办事、有人干活”的“公益岗位”使贫困户脱贫摘帽路上有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服务、我快乐,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的理念,使贫困户在脱贫摘帽路上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据悉,护路员、护林员、河道管理员、家居环境互助员、保洁员等700多个“公益岗位”被该镇贫困户所认领,“公益岗位”成了贫困户脱贫摘帽路上的“摇钱树”和“聚宝盆”。(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