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安徽界首:科技创新让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发布日期:2018-06-04   来源:中国工业报  阅读:1840次  

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于礼 蒋永听

一件漂亮的T恤,可以用棉、麻等材料制成,可是在安徽界首市高新区光武产业园,用两个废弃的塑料瓶就可以做成一件漂亮的T恤。

光武产业园是一个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和供应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建成于2006年,目前入驻139家企业,已形成了废旧塑料分拣、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和压延产品的产业链条,园区内实现了原料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内部循环格局。园区年收购各类废旧塑料180万吨,初加工150万吨,深加工4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园区初加工产品有PVC、PET、PE、PP、ABS五大类再生塑料颗粒,深加工产品有化纤短丝、化纤长丝、化纤布、无纺布、雨鞋、乳胶手套、纺织服装、注塑压延制品、可降解地膜、各种大型管材等,已经初步形成了PET瓶片-化纤产业链、改性PVC颗粒-塑胶制品产业链以及改性PE颗粒-塑胶管道产业链,实现由收购到加工,由资源到产品的转变。

近年来,界首市始终坚守绿色为本色,逐渐形成了由高新技术开发区统一管理,田营、光武、东城、西城四个产业园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一区四园”载体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双提升”,污染、能耗“双下降”,呈现出生态工业方兴未艾、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光武:打造塑料再生产业链

园区内的安徽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是一家再生化纤生产企业,目前已建成短纤、长丝、织布等生产车间,年产再生涤纶短纤10万吨、长丝10万吨,2017年销售额14.4亿元,利税1.6亿元。公司集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拥有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可乐瓶、绿茶瓶、矿泉水瓶等,经过分拣,高温清洗,再经过拉丝、加弹、整经、并轴、穿综几道工序,最后到织布车间。据了解,公司一年的产能要20万吨。20万吨瓶片相当于一年大概消耗60亿只瓶子。这对寻求破解塑料垃圾难题,无疑是一件非正常重要的举措。公司用废塑料瓶片加工的化纤布料,除了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欧盟、美国、中东及东南亚国际市场。

而在光武产业园内的环嘉天一,是一家专门收购废塑料瓶,并进行粗加工的企业。

据了解,安徽环嘉天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2010年在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促进再生资源有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由界首市政府引资、大连环嘉集团出资成立的,公司先后获得界首市纳税十强民营工业企业、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界首市环保工作先进单位、界首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阜阳市2016年度民营企业纳税十强、2015年度安徽省诚信企业等荣誉。“我们公司拥有PET瓶片清洗粉碎生产线10条,年产20万吨PET瓶片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城市,产品性能及产能在华中地区居首位。”公司负责人杨传荣说。

据了解,再生塑料已经成为界首的一个主导产业,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目前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形成了链条完备、效益突出的全国循环经济品牌。

田营:打造蓄电池专业园区

而在界首市高新区田营产业园,“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集再生铅冶炼、极板和蓄电池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园区,园区现已入驻企业30余家,拥有职工近万人。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废产品集中处置利用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有色金属绿色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7年,实现了300多亿的工业产值,12个亿的工业税收,同时带动周边的几个乡镇,几万群众从事这个行业,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的乡镇。

位于田营产业园内的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占地近600亩,员工3000人,固定资产10亿元,年产电池3000万只,是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制造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为主,华鑫铅业生产的一部分再生铅被送到了这里,重新制造蓄电池。公司主要以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开发的“长跑王”、“长寿王”、“载重王”、“黑金刚”、“真黑金”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和喜爱,为爱玛、欧派、新日等知名品牌电动车厂家配套。

田营产业园的南都华宇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是一家拥有极板制造和蓄电池组装两大专业生产线的综合型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自助研发的无氧干燥极板生产新工艺,具有显著的节能、降低酸雾的作用,主导产品为各种系列的铅酸蓄电池和极板,产品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云南、广西等地。

加大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力度

“循环经济的发展,它是循环无限,发展无限,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大,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它的生长空间是无限的。特别是目前我们往高分子材料这个方面发展,包括我们开发的一系列新产品,将来为我们这个产业发展赢得更多的市场。”

“2017年,光武产业园再生塑料循环经济工业产值达到160亿元。浙江义乌的货郎用鸡毛换糖换出了一个小商品城,而安徽阜阳的界首,靠‘换破烂、捡破烂’,捡出了一个塑料回收加工的百亿‘垃圾产业’。”安徽省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说。

近年来,界首市始终坚守绿色为本色,逐渐形成了由高新技术开发区统一管理,田营、光武、东城、西城四个产业园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一区四园”载体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双提升”,污染、能耗“双下降”,呈现出生态工业方兴未艾、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在界首高新区东城产业园,以华信药业、强旺集团为代表的营养与健康产业和以三宝线业、东锦服饰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该市围绕践行绿色发展、打造县域经济生态样板这一奋斗目标,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环境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开通环保热线电话,建立“蓝天卫士”监管平台,设立“环保顾问”,开设“环保门诊”,在企增设“环保管家”,对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环保监管。

2017年,该市先后举办“践行新发展理念·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论坛。通过举办活动,引进中国工程院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学术及工程应用方面共同推进界首绿色工业工程,促进工业发展提智增绿,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