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芦村镇社会公益活动助推"乡风文明"

发布日期:2018-04-02   阅读:1650次  

  “大嫂、大嫂你别烦,咱们坐下谈一谈,喝杯水、抽支烟,两家吵嘴塌不了天……”,在芦村镇穆寨村民事调解室,该村“四会一约”义务调解员张金良、穆德东和风细雨的劝解着双方当事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调解员“金钥匙”的开导下双方“风平浪静”。这是该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助推“乡风文明”的一个侧影。

  “现在农村人娶个媳妇能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谈对象先看有没有‘一动(楼房)一不动(小轿车)’、相个家要‘万里挑一’(一万零一元)”、定亲时要有‘万紫千红一片绿’(不同人民币颜色),媳妇娶到家没有30万、50万就铺排不开,本来就是结亲结义不结财的事,结婚攀比这种风气已经变了味。”该村70多岁的村民张保民无不惆怅的摇着头说。

  如何扭转村民“变了味”的“歪风邪气”,让社会风气“正本清源”回到“民风淳朴”的正确轨道上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盯着村干部,‘红白点事’时随礼不超过50元、不宴请、不回谢,聘请老教师、老军人、老干部、老党员、老乡贤组成‘四会一约’乡风监督员,有镇村干部违规者给予当事人党政纪处分……”,该镇党委敢于向歪风邪气“碰钉子”,及时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和村规民约等相应组织,并指导村“四会一约”人员开展日常性工作,镇纪委不定期地明察暗访进行督查,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绝不“下不为例”。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该镇从“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低保医保、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民间慈善、社团组织”等事务入手,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社会公益性“风向标”活动。每村均设立“综治宣传月咨询台”,每月开展普法宣传不低于两次;“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网格化“横到边、纵到底”,镇村行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日巡查、周督查,看“巡查轨迹”和“民意测评”;聘请64位贫困户为环境卫生保洁员,聘请“保洁公司”日常化管理……

  “毁坡种植”被叫停、种植罂粟是违法、“签约服务”送医下乡经常化、“优生优育”手册送到家、“小红帽”志愿者服务日常化……“海晏河清”不是梦,该镇的“乡风文明”的春风正在悄然而行。(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