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2-06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阅读:1727次
本报讯 近日,工信部发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八批)公示名单,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资源循环利用特色跻身名单。界首高新区也将实现阜阳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零的突破。
近年来,界首高新区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深度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形成了以再生有色金属和再生塑料回收加工为特色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作为全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界首高新区通过网络化回收、园区化开发、集团化经营、产业化招商、统一化治污、高值化利用,倾力打造以废旧蓄电池循环利用为主导的田营再生铅产业园、以废铝废铜循环利用为主导产业的西城再生铝铜产业园和以废旧塑料循环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光武再生塑料产业园。年回收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废铝铜及废旧塑料约260万吨,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达25万人以上。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和典型示范带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成为界首市工业强市战略和奋力崛起的一支主导力量,同时界首市和阜阳市先后分别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
界首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围绕资源链延伸产业链,形成了闭合式循环,始终坚持把新材料研发、新工艺技改作为支撑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基础工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创新能力双提升。目前,高新区已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6个,获评省科技进步奖3个,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8.46件,居皖北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5家。先后举办“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峰会”等系列活动,建立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体系,签订了300多项产学研协议。界首市2017年跃升至中国社科院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第二位,被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十条路径之“成果转化之路”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界首市通过创业孵化、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天能电池、南都电源、金兰铝业、东锦化纤等知名企业。再生铅领域,田营产业园是全国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一家专业化园区,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的闭合式循环。华鑫集团、华铂科技两家再生铅企业先后制定了《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GB/T 21181-2017)》国家标准、《再生铅冶炼废水、废气处理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率先引入“互联网+新能源”,按照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理念研发新产品,真正做到蓄电池的绿色安全循环利用,公司荣获“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荣誉,引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再生铜铝领域,华翼集团为安徽省再生铝行业龙头企业,是安徽省再生铝锭地方标准的制定单位、国家级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承建单位,成为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再生塑料领域,东锦化纤是业内产业链较长的再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先后研发了“海岛聚酯纤维”“功能化导电聚酯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
据了解,2017年,界首市实现工业产值654.8亿元,工业税收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和13.6%,其中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较上年同期增长39.2%,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税收占工业的88%,较上年同期增长15.8%。(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