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市城乡处处美如画

发布日期:2017-12-29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1399次  

初冬,从阜阳市区出发,驱车来到界首市田营镇李相庄,甫一走进村口,掩映在树林中成排的洋房便映入眼帘,精致的绿化、干净的道路、气派的洋房,村庄中央还有一个绿荫环绕的滨水小公园,乡村即景让人心旷神怡。
眼前的美景,主要得益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自今年3月22日,全市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以来,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三治一增一配套”整治任务,持续升温加压、狠抓任务落实,强力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地生根。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整治不断深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闲暇之余,李相庄村民李永风喜欢带着孩子在公园旁散步。他告诉记者,公园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沟塘,里面全是垃圾;整治后,这里成为了一个滨水公园,也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天傍晚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散步唠嗑。
李相庄的美丽蜕变只是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大变样的一个缩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向军表示,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环境整治的认识高度空前、整治任务量空前、参与人数空前、整治区域空前,陈年垃圾集中清理在全省率先启动,一批精品线路、亮点工程不断涌现。通过环境整治,全市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观,阜阳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干部招商引资有了底气,群众干事创业有了信心,省委省政府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给予充分认可,广大群众纷纷点赞,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得到锤炼。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各类垃圾182.4万吨,清理乱堆放杂物167.8万处,建筑立面出新766.8万平方米,清理大小边沟、坑塘1.8万个,城区、集镇门头招牌规范更新108万平方米,拆除大小广告标牌18.5万块,清理流动摊点12.2万个,综合改造城区背街小巷341条,新建农村小游园、小广场586个,市县两级财政用于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资金投入达8亿余元。
在集中清理垃圾的同时,我市还从“根”上入手,逐步完善了环境整治机制。坚持集中清理、机制建设一并推动,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尤其针对农村环境日常保洁空白的短板,下决心解决镇村环境“集中整治一阵风,整治过后一场空”的突出问题。
各地从组建镇村管日常、管长远的农村环卫保洁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在集中清理陈年垃圾存量的同时,针对城乡日常保洁任务,通过市场化模式把保洁公司引进来、把环卫保洁包出去,始终坚持整治效果与机制建设一并部署安排,一并督查考核,环卫保洁的机制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环境脏乱差难题正在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继续加大环卫设施和环卫保洁人员配备力度。按照300-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5-10户配备一个60L以上的垃圾桶标准,全市共新增加环卫保洁人员1.5万人,新配备垃圾桶33.4万个,新配备环卫转运车、清运车5160辆,新建、新启用垃圾中转站121个。
——持续推动农村环卫外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在镇村,已有141个乡镇、1463个行政村实现了市场化,分别占乡镇(除街道、园区)和行政村总数的94.6%、91%;颍州区、太和县、临泉县以县为单位,整体外包,颍泉区、颍东区、界首市分片区由多个保洁公司包保,都实现了乡镇全覆盖,颍上县、阜南县正在抓紧推动。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乡风文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在乡镇和行政村积极推动“清洁文明户”、“清洁家园带头人”评选表彰和贫困户环境卫生专项评比表彰,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颍东区正午镇吴寨村、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界首市王集镇李彬庄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目前全市已有6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21个村镇荣获省级文明村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刘向军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发挥环境整治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注重把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城乡环境整治的精品、亮点连点成线、拓线成面,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真正使环境整治促进发展、惠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