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1091次
11月16至17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智库组织,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赵维钧,科技部战略技术预测所副所长韦东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主任刘勇,新华社主任记者、高级经济分析师孟庆丽,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安徽中心皖北事业部主任张勇,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安徽中心经济分析师李芸,新华社记者、经济分析师刘芳等参与的专家团一行9人到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进行实地调研,专家们从环保、科技及有色金属行业等不同方位对当地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把脉问诊,一线指导。
11月16日,专家一行先后深入到界首高新区下辖的田营、西城、光武三家产业园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当天上午,专家们走进田营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指导。在产业园城市矿产展厅,听取了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关于再生铅发展历程、现状及下一步规划等情况介绍。随后,专家们又参观了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金鸿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等企业,从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再生铅冶炼——电解铅及合金铅加工——极板加工——电池组装等,详细了解了产业园“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的工艺流程。
当天下午,专家一行还参观了西城再生铜铝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一鸣新材料、金兰金盈、枫慧金属等再生铝加工企业,光武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康命源新材料、东锦化纤科技等再生塑料企业。每到一处,专家们与现场陪同的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产业政策、工艺装备、环保治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交流,还直言不讳,诚恳热情地解答了企业咨询的相关问题,很受企业的欢迎。
11月17日,新华社来界调研循环经济座谈会在界首市召开。来界调研的各位专家,界首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逢阳,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环保局、高新区及各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研讨。
座谈会上,何逢阳介绍了界首基本市情和该市循环经济产也发展等情况。近年来,界首市以打造“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四区同创”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耦合、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全市经济跨越发展,呈现出“创新有活力,发展有动力,竞争有实力,城市有魅力”的良好局面。今年1-10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4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循环经济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速30%,其中高新技术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速41%。2017年,在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阜阳界首高新区全省排名第三。高新区形成了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品质品牌进一步彰显、工业经济主引擎和主战场地位进一步提升等发展新活力,生发出经济规模快速壮大,发展质量领跑皖北;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双创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约发展效果显著;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企业服务意识领先等发展特色。
通过两天的实地参观调研和听取有关介绍,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对界首循环经济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赵维钧表示,这两天看到了界首高新区及所辖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多家企业,对高新区有了园区规划建设标准高、发展目标高、循环经济认识高、发展水平高等印象。他建议,要加大对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打响该市循环经济全国品牌,利用好国家级循环经济品牌效应,发挥好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续写循环经济新篇章。
王吉位认为,界首的循环经济发展很快,从当年的草根经济、民本经济一步步走来,发展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县),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既是国家支持的结果,也是当地政府重视和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他希望,界首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要再拓展领域,比如西城产业园再生铜可适当放大,发展好再生铝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更好发展。
韦东远建议,一是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规划可再提高,注重品牌效应的发挥;三是健全产业链体系,强化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能力;四是加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刘勇评价,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彰显产业链长、工业集聚、强势企业、智慧园区等特色。一句话建议:凝心聚力加快发展,踏踏实实创新升级。
何逢阳最后表示,感谢专家和记者们此次界首行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把脉问诊和热心指导。下一步,高新区将以“双千双百、四区同创”为目标,深度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打响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全国品牌,打造中国“卡伦堡”,建设二次资源谷。(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