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种不再忙 田营人民很悠闲
发布日期:2017-10-12 阅读:1112次
金秋时节,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目标,田营镇依托城郊结合部的优势致力于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无粮乡镇、国家级“森林村庄”。
土地流转形式多样 拓宽农民致富路
该镇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多形式引导、规范化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能人带动、推进土地成片流转,依托基地、加速土地规模流转。截至目前,全镇以代耕代种、转包、租赁等形式流转土地面积21691亩,占全镇耕地面积88.12%,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植能人适当集中,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为打造无粮乡镇奠定了基础。
坚持产业引导 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该镇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一村一品”引进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动、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成为市场主体,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李能村种植大户孙伟通过连片流转成立了伟盛家庭农场,主要打造千亩海棠、樱花基地。吴桥村种植能人张建委种植露天辣椒500亩,建设蔬果大棚20个。从最初单一的规模种植到如今的种植、加工、冷库储藏、销售一条龙发展模式,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据了解,田营镇共形成家庭农场64个,农民合作社21家,共解决当地村民就业900余人,带动55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注重品牌效应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该镇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休闲农业为目标,力争打造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位于姜楼村的原生态家庭农场,流转60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树立了农产品特色品牌,通过“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开启农产品营销新时代。同时,该镇还通过举办海棠、樱花基地观赏等活动提升知名度,力争打造地方品牌。
土地产量高了,农业结构调整了,农民生活好了,土地流转改变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激发了土地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为田营镇打造无粮乡镇、国家级“森林村庄”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