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9-13 阅读:4727次
“我们连续24年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培树中国好人3名……村村建有好人榜、集镇建有好人街、公园建有好人林,镇里建有好人馆,形成了人人讲文明、处处树新风的良好局面。”伴着解说员清亮的解说,9月13日上午,界首市泉阳镇文化馆门前热闹起来,这里迎来了阜阳市乡风文明建设、“扫黄打非”进基层暨示范点建设(界首)现场推进会前来参观的客人。
深化“三种认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扫黄打非”工作实效化。从服务发展大局上深化认识,让这两项工作成为城乡建设的“助推器”。一是与美丽乡村整市推进相结合,二是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三是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四是与新型农民培育相结合。从加强思想引领上深化认识,让这两项工作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一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发挥政治文化教化作用,四是发挥纪律监督作用。从强化基层治理上深化认识,让这两项工作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金钥匙”。一是发挥“四会”的推动作用,二是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三是发挥“五老”的带动作用。
工作中,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扫黄打非”工作自觉化,真正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发挥主体作用,千难万难不畏难,群众参与就不难。二是坚持抓、抓坚持,使新风尚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千事万事不怕事,常抓不懈才成事。三是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千苦万苦不言苦,百姓夸赞不负苦。
在下午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阜阳市领导对界首市乡风文明建设、“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要求。
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树生在讲话中指出,通过观摩和听取经验介绍,触动很大,令人震撼。界首市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扫黄打非”进基层上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覆盖广。“四会”组织、好人街、好人榜、文化广场在全域覆盖,一直延伸到行政村;“扫黄打非”健全市、乡、校三级组织、监督和教育网络,推动“扫黄打非”做到了全覆盖;二是措施实。先后实施了“四会一约”、“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家生态建设、弘扬孝道文化等一批针对性很强的具体工程,效果明显;建立了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园等五个“扫黄打非”教育基地,建成了“扫黄打非”主题公园。三是创新多。“扫黄打非”“三三三”模式、“九个一”和首问负责制等创新做法,不仅引领阜阳,在全省也是叫得响;乡风文明建设突出重要节点、重点时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四是成效显。乡风文明建设意义远超工作本身,带来了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文明、风气醇正四大效应。
阜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鑫主持会议并提出要求。
会上,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作了题为“突出特色,创新载体,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界首样板’”的典型发言,介绍了界首市抓好两项工作的具体做法。表示将继续务实重干,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扫黄打非”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