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2970次
图为堪比欧洲小城的中国西部城市鄂尔多斯城市景观。鄂尔多斯政府提供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9月8日电(记者李爱平)曾被外界誉为“小香港”的中国北疆城市鄂尔多斯,进入九月以来正在逐渐展现其“国际范儿”,当地坊间对此形象的比喻,“这一切都是托了联合国的福。”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下称《公约》)6日在此间启幕,迄今短短三天时间,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让很多人深感“国际范儿”离这座城市是如此之近。
该《公约》大会启幕前夕,当地民众们感受最深的是联合国安保组织工作人员表情严肃的身影。“这些工作人员穿的制服,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这次算是开眼了。”当地民众孟可这样表达着激动心情。
在通往主会场的道路上,记者注意到,一些非洲国家的参会嘉宾们几乎每到一处都要留影,有中国与会代表提出合影要求,这些嘉宾们都很爽快的答应,并作出夸张的搂抱姿势,让人忍俊不禁。对于东道国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留给他们的印象,这些“国际友人”作出的标志性动作是伸出大拇指,给予点赞。
6日,《公约》大会开幕当天,外国与会代表占到三分之二。在偌大的会场上,记者注意到汉语竟然“稀缺”到只有中国记者及当地工作人员们相互交流时才会使用的“特殊语言”。
在该《公约》大会6日下午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负责发布消息的中外嘉宾不仅做到了全程英文,更是做到了迅速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功力,让现场很多媒体人赞不绝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7日晚间举行的中国科技防沙治沙边会上,来自中国的十多位顶尖治沙专家,面对外国嘉宾,大多数专家们均用英文进行演讲。有人士对记者抱怨,在鄂尔多斯参加了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才发现学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