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 让基层患者就诊少跑腿少花钱
发布日期:2017-09-04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658次
村民们正端着午饭,三五成群地聊着天,可界首市陶庙镇孙小集村村民曹丽,却抱着儿子着急火燎地奔进了村卫生室。
孩子语言表达不清,只是哭着喊肚子疼,村医陈宝一时无法准确判定病因,便通过卫生室内的远程系统与界首市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医院专家通过视频观察和病情描述,认为孩子应该是受了凉,让陈宝拿一只开塞露施用,然后观察。不一会,孩子上了一趟厕所,生龙活虎地跑出了卫生室。前后不到20分钟,花费仅1元。
少跑腿、少花钱,又能看好病。这正是阜阳市首个下沉到村卫生室的“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成果。去年以来,界首市以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构建医共体,全面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让广大基层患者对医改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互联网+’分级诊疗推行后,村医遇到应对不了的棘手病症,便可通过远程协助系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乡镇卫生院、界首市人民医院甚至省级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继而确定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案和地点。患者还可以向下转诊,回到镇、村进行康复治疗。这样以来,患者的费用和时间开支,都会大幅节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学武介绍。
今年5月底,同是孙小集村的耿青山向村医陈宝求助:老母亲突然头晕,肢体活动也开始不正常。陈宝认为老人可能是脑梗。考虑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他便通过远程系统联系上了界首市人民医院医生张涛。在作初步诊断后,张涛建议老人立即到界首市人民医院就诊。一个小时后,耿青山将母亲送到医院,医生已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因为送救及时,老人顺利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我们还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实现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无缝对接,并以此为支撑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即避免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张学武介绍,截至目前,界首市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已在5个乡镇48个村,建立远程系统、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今年上半年,临床路径病人出院16610人次,临床路径完成率达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