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集:“清洁乡村”重现“儿时水乡”
发布日期:2016-10-16 阅读:2351次
“我和老头子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7点钟就能把工商街到合作社这段路打扫干净,这条路是砖集镇的脸面,人天天还要洗洗脸呢,路扫不干净我心里也不舒坦”。砖集镇腰庄村保洁员、67岁的孟萍老人边用毛巾擦着汗、边掸掉工作服‘黄马甲’上的灰尘乐呵呵地说。
“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院内收拾的象宾馆、院外脏的象猪圈”。随着外流务工人员的增多,村内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内树荫下、道路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日久天长好似“垃圾场”。“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跑掉”。砖集镇政府出资回收垃圾,进行“市场化”经营与重庆环渝保洁公司“携手”共赢。由该公司负责招聘、管理、使用96名保洁员,实行保洁员路分段、村分片式“网格化”管、无缝对接;同时,该镇配备6辆垃圾转运车,装备2000斤容量的铁皮垃圾周转箱90个、大型洒水车1辆,1米高塑料垃圾桶1000个。做到村内角角落落均有垃圾桶,条条主干道都有铁皮垃圾周转箱。大刘村70多岁的退休教师吴中有老人笑容可掬地说:“出门两步远就有垃圾桶,谁还把垃圾乱扔乱倒呢?砖集镇这项德政工程好。”
没有文化底蕴的乡镇是没有灵魂的乡镇,没有树绿水秀的农村是没有灵性的农村。在建设沿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纷纷畅所欲言,为砖集镇“生态立镇、绿色崛起”献计献策,该镇境内相继有黄沟、东关金沟、西关金沟、白莲沟、界临河、皂沟纵穿而过,依次汇入泉河,如何打好“农”字牌、做好“水”文章、实现旅游生态立镇?尤其是该镇黄庄村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建设村”、东李营村被省文物所勘测出“东汉七十二马蹄窑”遗址和大李庄“李自成起义大军留存拴马桩”等文化内涵的古迹留存,平添了该镇文化底蕴。该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积极融入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打扫好院子迎接客人,650亩“鲜天下”葡萄采摘园、1000亩俊荣桃园、2500亩“蜜本”南瓜园、3000亩大棚蔬菜园等“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农产品持续“发力”,“菜盘子、果园子、花篮子”等生态农业的为该镇孕育出一片生机活力。
“天蓝蓝、水清清、树树绿、路路净、鸟儿枝头在歌唱,哪是俺儿时的水乡呐……”,该镇美丽乡村建成区的王老家村60多岁的李德营左手打者简板、右手敲着战鼓,情不自禁自娱自乐地唱起来,围观的群众不时报以最淳朴的掌声。(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