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6-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阅读:2546次
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近年从中央到地方,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力度的加大,浪费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全民节约意识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怎样循序渐进的让勤俭节约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呢?
http://xm.wenming.cn/tjzt/201405/t20140530_1976652.htm
地方政府花公款大手大脚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以来,花公款大手大脚现象明显遏制,但个别地方以发展为旗号的“招商排场”劲头仍足。一边求财若渴,一边“出手阔气”。2013年8月,有媒体曾曝光某省招商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人均消费1000元,奢侈标准令人咋舌。这几年,一些地区刮起“招商奢侈风”,重排场求档次,热衷“赴港招商、海外招商”,入住豪华酒店、举办奢侈宴请、赠送高档礼品,借机组织不相关人员参加,为了人气和形象毫无成本概念。[更多]
企业能源浪费严重
2013年7月,杭州出现了有史以来持续性高温天气。从7月8日至8月14日,杭州市各级能源监察机构连续5周分5批对220多家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银行等大型公建单位实施温度监察,在220多个公建单位中,发现不合格单位共31家,其中,银行和饭店较多。[更多]
社会公众铺张浪费 崇尚奢靡
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一些地方民间婚丧嫁娶铺张浪费,民俗节庆大操大办,生辰寿宴名目繁多,崇尚奢靡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东南沿海部分富裕的农村,婚丧嫁娶、民俗节庆的铺张浪费令人瞠目,一个村大操大办,光吃喝一年就能吃掉几百万元,一个镇能吃掉近亿元。“斗富之风”不仅造成浪费,更败坏了社会风气,“倡俭治奢”已是当前富裕农村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更多]
全民节约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节约理念受到错误观念不良影响。在节俭节约方面,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有的还根深蒂固。在思想认识上,有的把“节约”当“落后”,把“奢侈”当“时尚”,认为好日子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有的认为超前消费是市场经济理念,小农经济才搞勤俭节约;有的 “面子”思想作祟,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打肿脸充胖子。 [更多]
公共部门自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我国的公共部门的行政成本长期处于极高的水平上,虽经多次治理整顿但效果一般,长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从宏伟奢华的楼堂馆舍,到支出庞大的公款吃喝;从数目惊人的公款旅游,到数额巨大的公车消耗,客观上对全民节约意识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节约观念没有从小养成。增强节约观念必须从儿童少年抓起。我国在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中,节约方面的教育显得极为薄弱,在中小学教材内容上关于节约教育的篇章难以见到。这种极为严重的节约意识教育的集体无意识状况,直接导致了全民节约意识的缺失。
刘奇葆: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刘奇葆指出,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培育崇尚节约的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要广泛开展全民性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把节俭节约落实到生产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更多]
节俭养德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我们吃穿住用行所耗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天地间与我们平等的一分子,节俭用度,爱物惜物,这是平等意识的日常表现。由此观之,节俭也是一种爱、一种敬、一种诚、一种善,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践行节俭,也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
勤俭节约需要“补丁精神”
“补丁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传承“补丁精神”,不但要遵守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这些硬举措,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俭习惯的养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个人都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以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以一代人影响一代人,让“补丁精神”逐步深入到社会的骨子里,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更多]
节约教育要落实到学生厚德修身行动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从小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统筹兼顾、合理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等科学消费观。尤其面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及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现状,更应该在学生中倡导绿色消费。可从“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作业纸是否重复使用、 购物时是否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家里的水是否重复使用”等细微处“问诊”,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来。[更多]
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勤俭节约
郑州荥阳市检察院通过加强对干警的节能教育,引导干警从小事入手,制定了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了节约用电、用水及节约办案办公费用等各个方面的节约举措和办法,要求干警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入手,切实把办案办公能耗降到最低限度,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思想教育,督促养成厉行节约和低碳办公、办案的习惯。[详细]
微点评:党员干部是这个社会的先进群体,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党风的好坏,党风的好坏又决定了社会风气的好坏。因此,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问题上,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尤为重要。
切实加强学生节约意识教育
云南巧家县新华小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利用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勤俭节约的故事、专题片、浪费的数据资料等,并通过校园网、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醒目标语、黑板报等渠道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浪费行为产生激烈的碰撞,营造出勤俭节约浓厚氛围。开展“废旧物品制作大赛”、“争创勤俭之星”、“勤俭节约征文活动”、“征集节约金点子”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详细]
微点评:让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教育的头等大事,培养一个勤俭节约的民族,学校要担当教育重任。要切实把节约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
全媒体宣传营造“俭以养德”氛围
重庆梁平县利用县内户外公益广告牌、车载广告、LED电子显示屏,集中推出30幅倡导勤俭节约精神的公益广告、200余幅宣传标语、宣传栏100余期,在梁平手机报每天推出两则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的名人名言。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欢乐进基层”、“城乡文化互动”等活动60余场,演出一批围绕勤俭节约主题创作排练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送出反映勤俭节约内容的春联8000幅。[详细]
微点评:媒体强化勤俭节约美德的宣传,大力宣传正面事迹,形成榜样效应和模范效应,对于培养国人良好的节俭习惯,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加强舆论监督 曝光铺张浪费行为
从细节入手,对铺张浪费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并就如何践行节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推出的6集系列调查报道《身边的浪费》,主题分别为“舌尖上的浪费”“纸张上的浪费”“包装上的浪费”“车轮上的浪费”和“水资源浪费”,反映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浪费现象,发人深省。[详细]
微点评:各地的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检举各类歪风邪气,形成长期舆论高压。官方与民间二力结合,共同使劲,促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进而蔚然成风。
发扬勤俭节约需要政府主导、法律强制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让勤俭节约的行为受表彰,让奢侈浪费的恶行受惩罚,在全社会形成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让文明节约成为全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