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村镇“高低搭配”地生金助力脱贫
发布日期:2017-07-04 阅读:995次
芦村镇路洼村素有“中药王”之称的路传涛,一边电话遥控指挥家庭农场的20多名“贫困户”给魏李程村480亩的白术地拔草,一边现场指导工人在张杠村黄桃地里套种的西瓜压秧,忙得不亦乐乎。
刚过50岁的路传涛,早年当过村干部、经过商,滚雪球般的承包过附近村民的抛荒地。由于他见多识广、精明能干,进入“商海”后不久便被规模种植中药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年的经商之道加上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他萌生了回乡“种地”的想法。2010年,他毅然返乡创业。当年,他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以每亩800元的地租价格流转土地60余亩,连片种植白芍、白术。他自己都没想到,第一年就获得成功,每亩收获“地生金”5000多元。
尝到“地生金”甜头的路传涛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他一边筹谋扩大“租地”规模,一边酝酿着“一地多收”种植模式。后经多方协调,他又在魏李程、张杠村、郭王庄等村连片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黄桃、石榴、核桃树苗;“桃三年、榴五年”,如何在树苗挂果期间,不让土地白白的荒芜?他想到“一地多种”见缝插针式苗间套种药材、西瓜、辣椒等多种经济作物。
2016年,他用高低搭配的“绣花功夫”赚的“盆满钵满”。致富后的路传涛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乡亲。去年8月初,路传涛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他的家庭农场被芦村镇政府定为首批产业扶贫基地。吸纳周边的贫困群众进地除草、打药,从事田间劳动,对贫困户按天记工发放工资,先后帮扶和带动扶贫对象40余户。
据路传涛介绍,眼下贫困户“土里刨金”凭力气在基地务工,每天按50元务工补助,多种经济作物成熟后,组织贫困户采摘并进行初加工销售。这样一来,农户不仅有了“地租+务工”两份收入,并且还掌握了中药材、果树栽植管理、采摘、分拣等相关技术,为以后单独经营生产或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经营收入等做了前期铺垫。
张杠村60多时的穆秀芝依偎着锄把说,“我知足了,可耕地租给路传涛,一亩有800元租金,在他地里干活,一天有50多元,一年算下来还是一大笔收入呢,9月份我家就能脱贫了。(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