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建起新景点 游客好体验

发布日期:2017-07-07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1101次  

  “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啦。”近日,记者来到界首市王集镇彭湖村海棠乐园,正在田间劳作的老汉彭新坦对记者如是说。虽然年逾花甲,但彭新坦却闲不住,为更好地照顾老伴儿,他主动到海棠乐园应聘,干些拔草、浇水、打扫之类的轻活儿。“去年把3亩多地流转给海棠乐园,一年租金收入就达3500元,在这干活一年还能挣七八千元,如今彻底把贫困帽摘掉了。”

  彭湖村地势低洼、四面环水,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谋生,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在家乡务农,由于人均耕地少,一些人因此陷入贫困。“单纯依靠种田难以致富,我们村自然条件好,最适合发展林业观光经济。”村民彭玉刚在当地流转600亩土地,建起了海棠基地,种植北美海棠、珠穆朗玛海棠、冬红海棠、绚丽海棠等20多个品种的苗木。为了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海棠基地充分利用彭湖村周围100多亩的水域,打造水上漂流、空中铁索桥等健身娱乐项目,一座集海棠观赏、丛林探险于一体的海棠乐园景点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

  林木农田城里人稀罕吗?穷乡僻壤也能发展旅游?这是曾经很多村民想也不敢想的事。为打响知名度,今年3月底,在海棠花绚烂绽放的季节,海棠乐园举办了为期15天的海棠文化节。文艺演出、海棠诗社书画展、水上乐园、丛林探险、拓展训练、摄影采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周边乡镇乃至界首市区的群众争相而至,络绎不绝地前来游览体验。据统计,在海棠文化节期间,海棠乐园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海棠乐园扮靓了彭湖村,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游客不仅钟情怡人的田园风光,更惦念当地粉皮、粉丝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可口的农家美食。看到商机的村民很快行动起来,摆开摊铺卖土产,燃起灶膛宴宾客,无师自通吃上了“旅游饭”。“农户出租土地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到海棠乐园打零工可以获得工资收入,售卖农产品还能获得经营收入。海棠乐园建起来了,也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彭玉刚说,去年海棠乐园带动彭湖村等6个自然村22户贫困户37人脱贫,今年还能再带动32名贫困人口脱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拥有利用休闲时间放松身心的愿望,但是皖西北地区恰恰缺少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尤其是短途游、城郊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王集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该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贫困户”模式,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生态乡村建设、餐饮服务业等相结合,培育了一批像海棠乐园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特色乡村旅游景点,以景点带动农户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出了“以旅扶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旅游曾是名山大川、人文胜地的专利,如今随着乡村旅游逐渐兴起,皖西北大地上也已经种下了旅游经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