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果桑 增收有方
发布日期:2017-0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安徽频道 阅读:692次
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白桑葚、红艳诱人的红桑葚密密麻麻挂满枝头,随风摇曳。这是日前笔者在界首市靳寨乡方辉家庭农场看到的情景。
农场负责人马超正在陪着几名过来的客人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进入五月份以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采摘桑葚,特别是周末的时候,一些家长带着小孩过来,人更多了。”马超告诉笔者。
“我们这个是海宁果桑,可以洗干净直接吃,也可以制作桑果汁饮料、桑椹酒、桑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同时药用价值非常强,能够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防止人体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马超说,他们还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桑林里套种了丹参、白芍、佩兰、白术等数十种草药,不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土地资源,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今年47岁的马超,跑过运输,办过厂,看到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有利政策,他开始流转土地搞种植。农场创建初期,得知农场因资金短缺,周转困难,靳寨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50万元,帮助其扩种了苹果、梨、樱桃、白杏等果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农业频道放的种果桑的节目,我就想自己也种种试试。”马超说。说干就干,他主动与浙江海宁那边卖果桑苗木的老板联系,并与2015年种下了近30亩的果桑。
“虽然我种植苹果、梨等果树积累了经验,但是在种植果桑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马超说,去年他们种植的台湾长果,由于这边冬季气温低,导致了桑葚树冻死,不仅如此,其他的由于剪枝剪晚了,导致今年产量下降。
“吃一堑,长一智,今年冬天,我准备给台湾长果这个品种的果桑搭大棚,其他比如剪枝之类的,我一定要吸取去年的教训。”马超说,今后他更要积极向还宁那边苗木供应商请教,有种植方面的困难,及时和他们沟通。同时,乡里农经站的技术员不断到农场进行指导。
谈到经济效益时,“现在果桑每斤可以卖30元,我这一亩地可以种个60棵,每棵可以收个三五斤,一亩地可以挣个万把块是没问题的。”马超说。
“像我这个年龄,没想到在家门口还可以务工挣钱。”已于去年脱贫的马思聪说,去年一年他在农场挣了万把块钱,另外2亩7分地也流转给了农场获得土地租金2700元。目前,方辉家庭农场规模种植达200余亩,平时农场吸纳了6户贫困户在这里务工。
“我打算等收了麦之后,再流转45亩地继续扩大种植。”马超说,他要高深加工,把桑叶做成茶叶,桑葚做成果酱。(蒋永听 刘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