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用心不让“留守儿童”孤单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安徽频道  阅读:1191次  

  “你看那个就是王晓倩同学,正在和同学说话聊天,看到她变得开朗起来,我真的很高兴。”界首市泉阳镇王烈桥中心学校八年级(1)班班主任申静告诉笔者。

  王晓倩同学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母亲有残疾,家里的重担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她的性格很内向,情绪低落,成绩也不是很好。当申静老师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及时做她的思想工作,主动让任课老师多给她开“小灶”,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申静将她的情况向校领导反映,联合社会上的好心人士在经济上对她进行帮扶,现在的王晓倩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在王烈桥中心学校,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并非王晓倩一个人。目前,该校留守儿童300多人,占到了在校学生的一半。据了解,该校从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不断从日常生活、情感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为解决“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关爱而出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该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于出现自卑、脾气暴躁这样一些情况的学生,我会主动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希望他们都能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一定得健康。”该校心理学老师段老师说,虽然她不是一名专业心理学老师,但是她会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段老师像一位大姐姐那样去帮助每一个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学生。

  不仅如此,该校还建立了学校、家庭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家长安心在外地务工,孩子快乐成长。“我们校各个班级都建立了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帮扶机制,每位教师都有帮扶对象。”申静说,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对学生都是多鼓励,多帮助。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更多兴趣,该校依托少年宫,成立了书法、美术、体育等兴趣班,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健康成长。

  写好汉字是该校的一个要求,学校不仅开设了书法课,还利用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之前的半个小时,集中练习汉字。“为了让留守儿童周末过得更加充实,我们少年宫照常开放。”该校书法专职教师王振学说,他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无偿给学生教授书法。目前,该校有专职书法老师1人,兼职8人。

  今年,王烈桥中心学校还发动老师和社会人士为特困留守儿童捐款、捐物,10名特困“留守儿童”每人领到500元捐款,同时该校还免去在校留守儿童的生活费。在该校的带动下,泉阳镇各中小学纷纷开展不同形式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现在,该镇在校留守儿童都得到了一对一的帮扶,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将继续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上对他们进行加大关爱力度,让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该校校长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