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昔日“小上海”的转型复兴实践

发布日期:2017-03-28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1389次  



  路变宽敞了,到处是街头小游园,沉寂了十几年的植物园也焕发了生机……说起朝夕相处的界首城区的变化,世代居住于此的张国胜老人滔滔不绝,照这样发展下去,昔日“小上海”还会名声大噪。

  张国胜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变化,实际上,近年来,界首市深入推动“双轮驱动”,打造品质慢城,激发发展新动能,阜阳唯一的一个县级市,在转型复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昔日“小上海”绿化提升展新颜

  地处皖西北豫东南两省三县交界地带的界首市,曾有着辉煌的过往。

  抗日战争时期,因独特的地理区位,界首商贾云集,舟车辐辏,“小上海”美誉自此闻名遐迩。很多界首人都和张国胜一样,对界首辉煌的过往充满自豪。此后,界首发展一度缓慢。

  2014年,张国胜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速度。“我们从2014年起掀起了大投入、大拆迁、大建设的高潮,全面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区提升。”界首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任彦宏介绍。

  日前,颍州晚报记者在界首见证了城区的“蝶变”。“目前,我们有七八条道路在同步施工,有些是‘白改黑’,有些是拓宽增绿。”界首市住建委主任徐新士曾任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建设大外环、疏通主动脉、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投资17亿元集中建设41个项目,算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变化不仅仅在路上,张国胜发现,道路延伸处的街头巷尾,一个个小游园初具雏形,清水绿树相得益彰。界首把原来计划开发的十来个地方,因地制宜改建成街头小游园。

  已建成投用的植物园,原本是十几年前挖土烧窑时留下的水坑,一直没多大变化。

  2015年,界首出资5600余万元重新建设,配置景观亭、园林小品、雕塑等休闲设施。“高峰时,一天晚上有3万多人次游园,而界首城区也只有二十来万人。”界首市园林局的王琨惊叹于植物园的吸引力。

  “我们在界首同期施工的园林和绿化项目达11个,在一个县级市同时开工建设这么多项目,很少见。”项目承建方知名上市公司岭南园林的相关负责人孙思对界首的发展大加赞赏。

  根据规划,界首将在三年内投资42余亿元建设园林景观42个。从见缝插楼到见缝插绿,界首让绿于民的做法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加快建设‘品质慢城、乐居界首’,着力打造一座有温度、有情怀、有气质的城市。”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表示,未来,界首将全面推进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大力实施全市域水系治理、全市域快速通道、全市域慢行绿道、全市域森林园林、全市域美丽乡村、全市域村庄整治,让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按照设想,界首将继续加大道路两边的绿廊建设,打造慢行系统。全市域的慢性绿道建成后,界首将在15个乡镇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和城区实现通借通还。

  在张国胜看来,能骑着自行车往返城乡,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环境宜人,设施完善,生活空间不拥挤,生活节奏不太快,理想中的界首,就应该是这样的。”

  激活新动能循环经济十年蝶变

  南有宁国,北有界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界首曾连续四次进入安徽省十强县,沙河王、富硒康、奇安特和芬格欣等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

  然而,随着体制转轨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此后几年,一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相继停产倒闭,界首经济由前列倒退至全省倒数。

  经认真调研后,界首决策层认为,界首工业的“牌子没倒,基础还在,潜力很大,贵在实干”。

  于是,在2006年,界首确立“工业强市、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此后的几年,凭借早期的废旧铅酸电池和废旧塑料的搜集、拆解和粉碎等初加工基础,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光武产业园、华鑫集团等成为界首循环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位于界首高新区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安徽天能集团,是一家以助力车铅酸电池生产为主的企业,常务副总杨新明说起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研发滔滔不绝。

  “每年要拿出产值的3.8%用于技术、产品的攻关和研发。”杨新明表示,对于循环经济产业来说,融入新科技、新材料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在东锦化纤公司,塑料瓶经过流水线车间后,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变成织布机上的一批批布。

  至远、康命源两个投资超过10亿元的新材料项目,已落户光武产业园。这些大项目不仅是界首经济的未来潜力,而且是生态环保型的好项目,彻底打破了过去传统观念中资源循环利用就是“破烂经济”的固有形象。

  转型升级,激活新动能,传统的循环经济产业正在不断蝶变。“界首循环经济呈现出规模大、链条长、技术新、效益好的特点,已生发出经济、社会、资源、环保等多重效益,探索出依托‘城市矿产’可再生资源利用模式,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绿色增长模式。”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说。

  在一些人看来,循环经济会造成不同程度污染,界首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是第一生命,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格企业生产环保标准,该市先后摘得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七块国家级牌子,实现了再生资源的环保生产。

  “小上海”聚势转型谋复兴

  “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界首已形成可再生资源产业、营养与健康产业、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界首市经信委主任、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方来表示。

  15日,在界首市高新区东城产业园内的强旺食品产品展示大厅内,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种新研发的功能性调味盐而今成为安徽、河南、江苏等地盐业公司争相代理的“宠儿”。

  “公司和知名大学联合成立科研团队,攻克了生物功能肽的研发难题,从大豆、玉米等植物中提取肽成分,然后根据饮食习惯加工成复合型低钠调味肽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这种调味盐,不需要再添加其他任何调味品,具有低钠、味足等特点。

  目前,强旺集团正在升级扩建,投资1.86亿元建设二期工程,将实现年产10万吨复合型调味料的生产能力。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生产线将全部使用机器人操作,打造无人化工厂。“我市将围绕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开发功能性食品、医疗保健产品等,努力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争取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着力打造全国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从玉米中提取纤维做成家纺产品,生产可降解包装膜供应知名品牌,生产的粮食机械斩获国际大奖……界首产业结构上的“首位与多元”格局正在形成,也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复兴的基础。

  2016年,界首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7亿元,总量在全省62个县市中稳居第11位,比2011年前进了20个位次,在19个三类县中、皖北17个县市和阜阳8个县市区中连续8个月领跑。

  综合实力也明显攀升。全年GDP实现161.4亿元,增幅在全省三类县中排名第一。去年,中国社科院评定,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中,界首位居第六位、位居安徽省首位,“小上海”崛起复兴梦近。

  记者手记

  界首,阜阳唯一一个县级市,因为“小上海”的美誉,和曾与她密不可分的沙河王、奇安特和芬格欣等知名产品一样,被界首80万人民和关注界首的各界人士寄予厚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努力,而今,界首工业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一批新的产品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皖西北小城的容颜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品质慢城、乐居界首的定位正在一步步实现。

  “阜阳打头阵、皖北居先进、全省争一流”的目标,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实现。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雨/文 戴文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