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不忘初心在病榻之上心系田间 ——记界首市七旬农科专家刘保安

发布日期:2017-03-16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928次  

  进入2017年以来,类似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每当他打完吊水,就急匆匆走出医院,骑上电动三轮车,直奔新兴的农民科技园,嘴里还念叨着:“要快,农民的事不能误,就是死在那里,也无怨言。”每当他办完事,往医院赶时,心情总是特别好,自言自笑地说:“阎王爷不收我,能多活一分钟,力争为农民办六十秒的事。”


  他叫刘保安,是一个肺癌晚期患者。他还有着很多身份:界首市关工委农科组副组长、市优秀共产党员、阜阳“最美五老”、安徽好人……


  不享清闲


  为农民脱贫传帮带


  2001年,刘保安从界首市农科所退休后,谢绝多家公司高薪聘请,转身到界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上班,从此他的生活就变得没日没夜。不是在农户家忙,就是在田间地头跑,全身心向青年农民义务传授种植、养殖、管理等系列新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下来,刘保安共培养4000多名过硬的农科技术员,同时发挥这批骨干力量,在贫困乡村建起11个大型农业科技园,以生产粮食、蔬菜、果品为主,年年有丰厚收入,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推力作用。


  噩耗来袭


  重病难阻工作热忱


  当刘保安步入70岁时,体质大不如前,有位老友向他传话:“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他人。”刘保安听了不以为然,说习总书记鼓励我们“五老”要发挥余热,多多培养年轻人才哩,我做得还不够,应多创风光才好。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刘保安撸起袖子加油干时,2016年12月,他被病魔缠上。开始胸部疼,他以为是小毛病,随便买些止疼片吃,继续工作战斗,照常每天5点钟起床,草草吃饭,碗一推,骑上三轮车,便往各农科园里跑,直到晚上8点钟才离开。回家后,他不是记录当天的一些情况,就是按照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到目前为止,刘保安已写出50多篇论文,其中三篇被省农科部门录用。


  可是,万万没想到,进入2017年1月,刘保安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昼夜咳嗽不止,心疼得冒汗。家属十分焦心,连劝多次,他才到医院门诊查看,挂了15天吊水不见缓解,夜间咳嗽得不能入睡,这才硬拖他到界首市医院,一查已是肺癌晚期,并多发转移。这时,他还不愿住院治疗,对家人说:“我的病我知道,没有大事。你们回家该干啥干啥。”这咋行呢?直到他人多次向他阐明“延寿一分钟,心才能系民生六十秒”的道理后,老人这才同意住院。


  电话办公


  带病坚持奉献余热


  医院对刘保安的病情高度重视,不仅确定了专人负责,还制定了一套制度,如要配合治疗,不得外出,不准接听外来电话……他一一答应了,唯有一条不遵,不交手机,有来电必接,有大事必办。


  一天上午,邴集乡绿生源种植公司经理朱自忠打电话向刘保安汇报,今年初投资30万元种植草莓,由于不懂技术,草莓大面积死亡,急请他去指导。刘保安心想,如不及时挽救,30万元便会打水漂。他不听医生劝阻,立即赶到现场,连续观察两天,制定出抢救方案,通过细水浇苗、喷药消菌,很快控制住病情。还好,保留下12万棵苗,长势很好,果子现已全部销售,总算保住了本钱。


  为这事,朱自忠到处宣传,逢人便说,刘保安病重住院,俺不知道,要不是他带病帮忙,进行技术指导,俺可亏大了。更没想到的是,腊月二十六那天,刘保安瞒着医生,又跑来指导一天。当许多农民得知刘保安病重后,纷纷前往医院探望,不过多数人的探望请求被医生拒绝了。


  关爱三农


  不惧病情不忘初心


  大凡责任心越强的人,对自己要求越严。刘保安也不例外。他义务干关工委工作,不但不求照护,还要贴钱为人民服务。他每年自费订有许多农科类杂志,还买了很多实用书籍,凡农民急用的信息,都是自费印刷,无偿赠送。就是住院期间,他还照送一批又一批信息资料。10多年来到底自己掏出多少钱,他也计算不清。


  时到今日,刘保安的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丝毫不放在心上,依然用手机办公,如有需要查资料的事,他便让家人从中帮忙。


  采访结束后,笔者感动无比,惟有送一副联安慰保安同志: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关爱三农,累乎,病乎,不在乎。


  颍州晚报通讯员 王学敏 于修波/文 范醒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