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送上门 就业不出村
发布日期:2017-03-14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901次
“自从生产卫生用品的扶贫车间建成投产后,附近不少贫困户纷纷来到这里上班,我们村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村容村貌较以前也有所改变。”日前,在界首市舒庄镇大田村扶贫车间门前,大田村干部笑着告诉记者,贫困户来到扶贫车间,只需在流水线上简单操作,每天就有几十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这送上门的岗位,让大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今年60多岁的陈学义老两口腿脚都不灵便,除了种地收入外,他们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较为拮据,被列入大田村贫困户行列。村里的扶贫车间投产后,老两口就到车间做一些零碎的活,足不出村成了上班族,每个月都能领到固定的薪水。“干一天能挣50多块钱,作为我们老两口的生活费足够了。多亏了这个扶贫车间,不然像我们这么大年纪上哪挣钱去。”陈学义激动地说。
如今,在大田村,已经有10多名像陈学义一样的贫困户,在扶贫车间谋得了工作,改善了经济拮据的状况。
大田村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任伟是位返乡创业青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不仅圆了返乡创业的梦,还带动了家乡父老脱贫,这事儿让他也很开心。“能为家乡父老提供就业机会,感到很自豪。”任伟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在外打工,学到一些卫生用品的生产技术,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春节期间参加了镇里举办的返乡创业座谈会,深受感动,决定回乡发展。与当地政府沟通后,任伟回乡办厂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镇村负责同志不仅帮助他租地建设了厂房,还在申请创业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很快,厂房建好了,机械设备买来了,企业迅速走上正轨。”
据介绍,为了适应村民的生活习惯,扶贫车间“量身定制”了工作规范,员工两人一组搭档,每人工作半天时间,接送孩子由一人负责,如果家中有事或赶上农忙时节,两人可以交替上班。“这样以来,员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工作积极性也增加了。”
大田村送岗位上门在界首市舒庄镇并非个例。2016年以来,该镇争取扶贫政策“红包”,结合“百企帮百村”、“一村一品”等项目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均匀布局“种、养、加”产业项目。大顾行政村建起了聚力机械零配件加工点、大鲁村内有杰鑫专业合作社和舒氏苗圃产业园的种植基地……结合各村产业优势,发展不同的扶贫产业项目,一个个扶贫车间的落地投产,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各地贫困人口及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为做好用工对接,我们专门进行摸底调查,统计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就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实现精准脱贫。”该镇扶贫工作负责人介绍,该镇目前已挂牌扶贫车间6个,在建扶贫车间2个,实现“扶贫车间”全镇全覆盖,已带动60余个贫困户就近就业。下一步,舒庄镇结合各村特色产业优势,发展不同的扶贫产业,努力让扶贫车间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孵化器”。
本报记者 朱艳明 通讯员 蒋永听 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