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开展智力扶贫 实现精准脱贫
发布日期:2017-03-08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847次
近年来,界首市把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为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注入新鲜力量。
“如果没有政府的好政策,俺家小孙女就不可能和同龄人一样上幼儿园了。”界首市舒庄镇张寨村村民杨培玉对政府实施的智力扶贫工程很满意。
据悉,杨培玉的儿子智障,儿媳看不见,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自家的几亩地。去年9月,孙女到了上幼儿园年龄,可因为幼儿园不在义务教育范围,杨培玉为孙女的学费愁得成夜睡不着。村扶贫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们根据界首市的教育扶贫政策给杨培玉申请了900元补贴,解决了小孙女的学费。
在界首,不仅杨培玉一人受益于政府的教育扶贫,顾集镇南李村贫困户李克天的儿子考上安徽工业大学,得到3000元的雨露计划资金。
据悉,去年,界首市按照定人定向原则,对全市贫困家庭入学的子女构建了到校、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让贫困家庭不再为孩子上学发愁。
“我们不仅对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校新生入学提供资助,还加大了对界首市在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的幼儿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界首市教育局负责同志介绍,在实施出台的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全覆盖、全落实。
据介绍,2016年,在幼儿学前教育资助上,界首市共资助2292名家庭困难幼儿学前教育,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453名。资助标准分两档:一般困难幼儿家庭600元,建档立卡家庭900元,共发放172.28万元,其中中央下拨普惠性幼儿资助金96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界首市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财政解决非普惠性幼儿资助缺口资金26.28万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上,界首市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资助资金6749万元,其中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科书资金751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421.9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和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全面覆盖1380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资助上,界首市实施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23.6万元、发放普高国家助学金423.8万元,实施中职国家免学费458.3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75.2万元,同时各校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资金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共资助1586人,计51.18万元。
除了落实资助政策,界首市教育局还派驻96人到贫困村所在学校任教、54名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全面落实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初中工程、高中资源扩充等教育项目,筹集建设资金3452万元,优先支持1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对有意愿创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开展三粉制作、维修电工、厨师、育婴员、家政服务员、服装缝纫等培训。截至12月底,开展专题就业脱贫技能培训班六期,培训合格361人。
“在继续做好在校学生教育资助的同时,我们将创新智力扶贫途径,拓宽智力扶贫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推广农技新成果,开设农技知识交流微信群,为广大贫困户开展农技咨询、交流农技经验搭建平台,提升贫困户‘造血’机能,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增收致富的能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界首市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