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家寺遗址曾为淮河流域青铜文明中心之一
发布日期:2017-01-22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855次
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联合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阜南台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证明,台家寺遗址曾为淮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据介绍,台家寺遗址位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曾出土两批商代青铜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铜龙虎尊和饕餮纹尊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重器。2012年,台家寺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4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组成台家寺考古队,对台家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此次发掘确定了台家寺商代遗址的年代自早商时代晚期延续到晚商时代早期,基本查明了台家寺遗址的聚落结构,发现较为完整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商代墓地。截至目前,该遗址共发掘商代房屋16座,商代灰坑273个,商代墓葬7座,台墩5个,发现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造遗存、奠基坑、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其中,遗址北部、东部各发现一组属于高级贵族的大型建筑遗迹,北部建筑包括大型宫殿建筑、专青铜器铸造作坊等,东部建筑平面呈品字形布局,为商文化中首次发现。这也是安徽省第一次发掘出商代大型建筑遗迹,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目前仅次于盘龙城的商代建筑遗迹。此外,发掘的7座商墓出土了铜器、玉器、漆器等随葬品,其中铜觚、铜爵、铜戈是省内第一次通过考古发掘的商代青铜器。
此次发掘还发现了铜器铸造作坊,证明了铜精炼和铜器铸造活动,共发掘铸造铜器的商代陶范1174块,半数以上可以确定是容器陶范,涵盖了这一时期主要的商代铜容器器类,填补了早商和晚商之间铜容器铸造的空白。
台家寺遗址考古队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博士何晓琳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可谓阜阳市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主动性考古发掘,也是近30年来安徽省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首次确认了商代都城以外的铜容器铸造活动,打破了铜容器在夏商时期不能在都城以外制作的观点;揭示的发达青铜铸造手工业和当地曾出土的以龙虎尊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证明了台家寺遗址曾是淮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揭示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在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埋葬的场景,也确定了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属于中原商文化系统。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做好该遗址保护整理等工作,并结合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学术成果,积极筹备申报台家寺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实现阜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