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引来能人种大蒜

发布日期:2016-11-28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1655次  

   “大家在地里丢放蒜种的时候,要掌握好种植的行间距离,还要把蒜全部埋进土里。”立冬时节,笔者来到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采访。放眼望去,占地1000多亩的大蒜基地被分割为成方成块的,里边种满了大片碧绿的蒜苗;不远处,百十位村民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正在一丝不苟地种植大蒜。
   “你看,自从村里有了大蒜种植基地,留守在家的村民都有活干了,有时人手不够,还要到别的村找人帮忙。”种植大户赵思文告诉笔者,本来,现在是农闲时节,农民大多无事可做,但他们村里的群众却个个忙得不得了。

                  引来能人种大蒜

   赵大村地处邴集乡东北部,东与太和县接壤,多年来当地群众以种植传统的一麦一豆(或玉米)为主,农民增收缓慢。为提高群众收入,当时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赵思文通过朋友关系认识了山东金乡的种菜能手张若华,想把他引进来“传经送宝”,增加村民的收入。
   张若华实地考察后得出了结论:邴集这地方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生态环境好,自然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适合发展蔬菜种植。张若华老家有种植大蒜的传统,种植大蒜的品种、技术、销路都不成问题。于是,张若华准备率先从种植大蒜做起。
   万事开头难。因当地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担心把地包给别人后拿不到租金、到期后难以要回,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经镇村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2013年,张若华最终在赵大自然村流转了50亩地试种大蒜。这一种,效益非常好。

                  村民跟着种大蒜

   “赶上了‘算你狠’的好行情,种大蒜赚钱很轻松。”张若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成本投入方面,种1亩地大蒜,种子要投入1000多元,土地流转费用约900元,加上化肥、人工管理费用约1000元,总支出约2900元;产出效益方面,大蒜亩产4000多斤,按2016年鲜大蒜批发价每斤2.6元算,每亩蒜薹可卖600元,一亩地仅种植大蒜的净收入就达7000元左右。加上套种的西瓜和秋季种植的辣椒、萝卜等,1亩地净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
   事实胜于雄辩。群众亲眼看到张若华种大蒜恁么挣钱,不少人想跟着试种。张若华则毫无保留地把大蒜的品种以及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提供给群众。“种大蒜要按技术要求种植,覆盖好地膜就行了。投资少、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张若华告诉笔者,大蒜用途广,也不愁销路,群众种得越多越好,上了规模产量大,越容易吸引收购商来到田间地头收购。

                  种植大蒜助脱贫

   在张若华的带动下,赵大、赵小等自然村的33户群众纷纷种植起大蒜,当地的大蒜种植很快发展起来。在邴集乡30多个种植户中,赵思文是其中的一户。“2015年,我流转60亩土地,种植了30亩大蒜,收益很好。”赵思文告诉笔者,今年他又流转了140亩地种植大蒜,目前大蒜长势良好,苗子已长出三四公分高了。
“前些年,我妻子得了慢性病,家里欠了不少外债;但是,种蒜让我家摆脱了困境。”赵思文告诉笔者,种蒜不仅让他还清了10多万元的欠款,如今还有了一些积蓄。
   赵小庄的贫困户赵金启对笔者说,“我家的土地全部流转给种大蒜的了,我和老伴天天到地里务工种大蒜,种植大蒜从播种、到收获,每个阶段全部靠人工,我和老伴每年务工能收入万把块钱,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今年我就可以脱贫了。”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