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挑重担 孝爱美名传
发布日期:2016-08-31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2224次
丈夫聋哑伴有肢残、公公脑梗瘫痪、女儿就读大学……界首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东顺河社区尚庄的家庭主妇苏庆丽,多年来一直背负着亲人的病况和生活的压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抵挡着命运的打击,为家人撑起一片温暖的晴空。
二十五年前,苏庆丽和聋哑人刘伟东组成了家庭。虽然残疾丈夫从没能说出一句暖心话,可苏庆丽从未嫌弃、抱怨,始终默默付出,用自己的爱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十几年间,劳作和繁重的家务全由苏庆丽一人来负担,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在生活中,她勤劳简朴,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每次有点好吃的,她都留给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我从小在心里形成的信念,嫁了人,一定要孝顺父母、体贴丈夫、培养好孩子。”苏庆丽说。
除了支撑自己的家庭,苏庆丽对待公婆也敬如父母。公公2007年2月因突发脑梗,辗转住院治疗90多天,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病卧在床,每天的喂饭服药、清理大小便、擦身、洗脸、洗脚等等全靠苏庆丽照料。
同年3月,她的婆婆突然病逝,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可苏庆丽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就这样,通过近十年的照顾,公公由起初的卧床不起到能坐轮椅,直到现在能靠扶着人慢慢地挪步。
为了减轻公公的病痛,苏庆丽还会安慰老人坚强地生活下去,时常陪伴在公公身边聊天,经常搀扶着老人到室外走上几圈,呼吸新鲜空气,与邻里聊天、晒太阳……这些年的辛苦付出,邻居看在眼里,纷纷交口称赞。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面对家庭困境,苏庆丽省吃俭用,竭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我上不起学,哪怕现在我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苏庆丽说,她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孩子们教育非常严格,会时常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们也常常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她的爱, 2013年,女儿考取重庆师范大学,多难的家庭走出了大学生,苏庆丽很是欣慰。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尚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