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举办少儿才艺大赛。(资料图)
7月24日,周日,记者走进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从东向西再向北依次是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每个馆内或座无虚席,或人流涌动,甚至还有市民站在拥挤的座位旁,聆听馆内讲座。
自2009年12月界首市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率先在全省县(市)级公共文化场馆中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几年来,各类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公益文化讲座推陈出新,文化艺术培训全面普及,数字文化服务不断创新,引领着全市文化的新风尚。
利用阵地平台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这个电影我看过”、“这些电影放映时我还没出生呢”……走进界首市文化中心的博物馆,展览已近半个月的《昨夜星光——老电影海报展》吸引了不少市民。《红楼梦》、《红灯记》、《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上世纪经典红色电影的海报,充满着怀旧和历史气息。“看到这些海报想起自己的年轻时代,真是感慨颇多。”一位年近60岁的市民说道。
“此次展览从7月15日至9月15日,为期两个月,共展出100多幅海报图版。”界首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在故事片、戏剧片、纪录片、科教片、放映展示5个展区内,市民不仅可以看到老电影海报,还可以看到无声、黑白电影等,切身感受老电影的艺术魅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内容均来自天长市博物馆。“从去年开始,我们与全国其他博物馆对接,将他们的馆藏引入界首展览,让我们本地市民不出家门就可以欣赏优质藏品。”
作为界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窗口,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的“三馆一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文化活动。“可以说,文化活动中心月月有展览,保证每月都有新的展览活动。”
“阜阳剪纸精品展”、“梅铁军油画展”、“非遗图片展”、“少儿才艺大赛”、“经典诵读活动”、“中小学生书写大赛”……今年上半年,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已开展各类活动26场。“年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0余场,接待参观群众、读者近10万人次。”界首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市民文化艺术修养,增强城市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益文化讲座内容丰富
7月23日,周六,在图书馆内,许多放暑假的中小学生围坐在一起,仔细记录着老师教授的写作技巧。一位学生说:“每周六我都来这里听‘张老师作文系列课堂’,已经连续来7次了,对我写作文很有帮助。”
据了解,今年以来,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创新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文化服务项目,在周末分别开设“张老师作文系列课堂”和“国学大讲堂”。“这两个系列讲座已分别开办了10期和4期,每次只能容纳60人左右,许多学生只能站着听。”
许多家长表示,孩子来到这里听讲座的热情很高,“能学到东西,又是免费的,暑假颇有收获,这些活动都特别好。”每周日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办的“国学大讲堂”,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玲主讲,她讲座中提到,通过讲座的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增进青少年对国学的传承和弘扬。
在传承与弘扬方面,界首市文化馆将于下半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出“非遗讲坛”,开设“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渔鼓”等系列公益讲座,面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传播非遗文化。
不断创新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从东向西再向北,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为普及文化艺术、提升市民精神文化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场馆服务公众的功能。
“信息化时代,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的方式更加多样,群众对充满现代化的文化服务也比较感兴趣。”自2013年以来,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先后开通了“网上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市民只需利用电脑或手机,就能免费浏览、阅读、下载自己喜爱的数字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服务全免费、无限制、无障碍,方便快捷,优质高效。
近年来,通过努力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惠民品牌影响广泛,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界首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即便如此,目前的活动中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据介绍,界首市计划在颍南新区打造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让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百姓“身边的精神文化乐园”。
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