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村民致富路——记界首市大黄镇史炉村党总支书记史玉华
发布日期:2016-07-11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2332次
6月底,一场雨过后,下乡的道路变得坎坷。可是,当车行驶到界首市大黄镇史炉村时,这一现象却得到了极大改观。村里的道路虽然不及城区,但驱车行驶倒也平稳,村民们或骑车或步行,村庄的道路丝毫没有因为下雨而变得泥泞不堪。
雨后的史炉村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趁着雨后的空闲,史炉村的党员们又一次集中到了党员活动室。“目前,我村有扶贫户189户480人,脱贫攻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尚未进屋,史炉村党总支书记史玉华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大黄镇距离界首市区较远,本就不是一个交通便捷的乡镇。史炉村则位于大黄镇的西北部,位置更是偏僻。过去,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前些年,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是大黄镇最为贫穷的几个行政村之一。
1999年,刚当上村主任不久的史玉华便决心为村民们修出一条“致富路”。他拿出了自己开饭店的积蓄,发动了村民,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活,虽然缺少资金,但最终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出了第一条从史炉村到大黄镇的道路。
“当时没钱,修的是土路,之后又垫了炉渣,到现在的水泥路算是第三次改造了。”指着党员活动室门外的道路,史玉华不禁有些感慨,仅这一条路在他手里就修建了三次。
村路修通了,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2001年,史炉村两委换届,史玉华高票当选为村书记。当上村支书之后,史玉华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为村民们修出一条“致富路”,带领全村的百姓脱贫致富。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更方便,2009年,史炉村争取到了一事一议修路的项目。后来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修通了从史炉村委会到李大小学的道路。“这条路全长2公里,不仅仅是史炉村到李大小学的道路,也是史炉村外出的重要通道。”村民史高彦说。
在史玉华的努力下,一个个项目接踵而至、一条条道路相继开通。2011年,焦庄至大黄庄的道路建成;2013年,史炉中心村到邢庄的道路建成,使得全村道路得以贯通,从史炉村村部到11个自然庄都有了道路连接。
“村里的道路虽然全部贯通了,但是李寨、东许等5个自然村的道路还没有硬化,今年争取将这5个自然村的道路全部硬化。”史玉华说,在村内道路贯通的同时,他想多修建几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今年史炉村争取了80万元的扶贫资金,计划修建史炉村到郭瓦职业中学的道路,并且有望在年内竣工。
道路畅通了,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收入也水涨船高。201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接近5000元,较之前的人均年收入1000元增长了好几倍。“我对史玉华有很深的印象,这些年他带动群众修了很多路,而且疏浚了沟渠、进行了农田改造,做了很多实事。”大黄镇党委书记张阳说。
在史玉华看来,一个村庄想要发展,首先路要通畅,多跟外界联系,才能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未来,他不仅继续推动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还要在种养殖、帮助贫困户扶贫攻坚上继续修好“致富路”。本报记者 任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