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返乡创业带就业

发布日期:2016-06-17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2033次  

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 文/摄
稿件来源: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 文/摄


    界首市东城产业园东锦服饰六厂吸引当地返乡人员就近就业。
   
   6月13日,笔者在界首市东城产业园东锦服饰六厂生产车间看到,5条服装生产线整齐排列,200多名员工正埋头工作,经拉布、裁减、缝纫、熨烫等一整套工序,一件件成衣依次走下流水线……工厂经理肖桂敏介绍说,现在厂里订单不断,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厂子从今年正月初八开工以来,不到半年就加工了10万余件成品衣,并且已销售到国外市场。

                  家乡创业信心足

   “我们夫妻俩承包这个厂子,也是做了充分思想准备的。”今年42岁的肖桂敏是界首市西城街道的一名普通妇女,她经历过多种创业(练,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女强人的干练和果断。
   早前,肖桂敏曾和丈夫祁全义一道开过饭店、进厂当过工人、做过服装加工。为开拓眼界,2008年,夫妻俩关闭了在乡镇经营七年的餐馆,和朋友一起到上海一家服装厂打工。从最初的工人做起,经历了各个工种的学习锻炼,由于勤奋能干,不到两年时间,祁全义就从工人成长为车间组长。这为他们返乡创业积累了管理经验。
   每次返家时,肖桂敏看到70多岁的婆婆在家一人孤单生活,夫妻俩心里不是滋味,决定放弃在外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就业。
   2012年,夫妻俩进入界首市东城产业园安徽东锦服饰有限公司工作,干起了服装老本行。很快,依靠自己在服装加工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肖桂敏夫妻俩得到了企业老总的信任,再次当上了车间管理人员。
   东锦服饰是中国优优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是一家集服装设计、制版、生产、订做、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服装企业。主要生产梭织休闲、运动类产品,专业生产裤子、夹克、棉服和羽绒服等。2014年底,时值公司扩大规模,新建立了几个分厂,夫妻俩以股份制形式承包了第六分厂的经营管理权。自此,夫妻俩从普通工人变成了企业管理人员。
   由于在家门口创业,在人脉资源和享受优惠政策上,肖桂敏的创业信心十足。为抓好管理,肖桂敏高薪从上海聘请周琴英来当厂长。为抓工作效率和质量,总公司投资几百万元为车间购置了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剪机和先进的电脑化制衣吊挂生产线。如今,肖桂敏的六厂已成为总公司先进生产线的样板车间。

                   就近就业很方便

   笔者在东锦服饰采访时,巧遇三位前来应聘的小伙子。“我会小烫,不知厂里可需要我们这样的工人。”前来应聘的许磊是界首市田营镇纪窑村人。前几天,许磊从江阴一家服装厂返家,想在家乡找一份工作,看看可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工种。
   “我代表厂里欢迎你来这里工作。”考察过后,肖桂敏直截了当地告诉许磊,他准备好可随时来上班。只要技术好、勤奋工作,工资待遇上不会亏待员工。
   “说实话,在外面打工感觉很辛苦,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肖桂敏聊起自己在外工作的经历时感慨颇多。将心比心,她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工资待遇、饮食住宿等方面,给予工人更多的关怀照顾。
   今年春节前返乡过年,改变了田营镇青年妇女高威多年来的生活轨迹。节后,她没有像往年一样到江苏打工,而是在肖桂敏的服装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靠着一手娴熟的缝纫、裁料手艺,她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高威告诉笔者,“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也省去了一个人在外背井离乡的辛苦寂寞;同时,在家里吃住生活都很方便,收入也不比外出少。”
   和高威的情况类似,多年在外打工的车间组长张侠告诉笔者,如今,在家门口工作很快乐,既没有在外务工时的思念之苦,也没有住返路上的奔波之苦。现在,天天能和老人孩子在一起,工作、生活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