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界首:产业扶贫 村民致富
发布日期:2016-04-19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1773次
界首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产业扶贫 村民致富
“俺在这农场里干拔草之类的轻活,每天也能拿到40元工资,一年就是1万多元,够俺老两口花的了。 ”4月12日,界首市邴集乡西张村贫困户张国亮像上班一样,按时来到村里的天润发农场。他今天的工作是为桃树疏果,以保证桃树的主干上结出精品果子。
老张今年63岁,其妻子因颈椎病不能干活。前两年,两人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后再无其他进账。但从去年起,同乡孙亚东在家门口流转了600亩地建成果园农场后,村里像老张一样的30多位贫困户,成为果园农场的固定工。老张从此每月能按时拿到1000多元工资。
果园农场负责人孙亚东告诉记者,由于果园里的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做,所以,他每年长期固定用工30多人,每位固定工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要是赶上忙季,每天都需要四五百人帮忙。
“像邴集乡一样通过发展农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只是界首市通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界首市扶贫办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为支持产业扶贫,近年来,该市建立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整合农委、扶贫、畜牧、林业等部门的扶持项目,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链接机制,确保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邴集乡东张村,记者了解到,该村村民温阿龙早在2012年就借助每个大棚一次性补助两千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流转30多亩耕地建起30多个蔬菜大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带动近100位农民脱贫。目前,全乡有近60家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从事种植养殖产业,优先安排贫困户或者是低保户就业,使他们能在家门口打工,较快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界首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今年,该市计划投入300万元,确定10家专业合作社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合作社项目,落实精准扶贫任务,开展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为企业贷款贴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以安排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帮助他们尽早脱贫。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本报记者 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