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尹城子,原来这里有座“姨娘城”

发布日期:2015-10-21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721次  



    尹城子,这个颇具历史韵味的村名存在多少年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但当地村民却对一段段秦汉时期的故事耳熟能详。
   这个和“新阳城”遗址一路之隔的村子,距历史文化名镇界首光武镇仅有两公里。村民们在口口相传那一段段凄美故事的同时,恪守本分、勤劳踏实地过着普通日子。

   二戏外甥,姨娘命丧“新阳城”
   建于秦朝初期的新阳城,遗址坐落在和光武近在咫尺的尹城子村旁。两个颇具历史韵味的地名,都和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有关。
   相传,当年皇帝姨娘住在城内,此城后又得名“姨娘城”。皇帝许诺:若有危险,可点烽烟求援。姨娘为考验外甥的可信度,点燃了烽火,皇帝立即发兵救援,结果虚惊一场。后叛军果真袭城,姨娘再次点烽火,皇帝以为姨娘仍是开玩笑,按兵不动。不久,新阳城陷落,姨娘身首两处。
   48岁的段金祥世代居住于此。祖辈口口相传这个故事,并因此诞生了自己所在的村庄:因坐落在遗址边上,当时姓尹的较多而得名“尹城子”。
   “村子多少年了,俺不清楚。不过,现在姓尹的已不多了,段、范和黄姓人口较多。”段金祥说。
   颍州晚报记者多方查阅发现,新阳城自秦建县开始,至西晋废县止,先后经历秦汉、三国各朝代近500年。现遗址南北长390米,东西宽330米,目前都是耕地,和尹城子仅一路之隔。
   1982年9月,新阳城遗址被界首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年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愧疚厚葬,依稀可辨“四门八古堆”
   说起重点文物,包括段金祥在内的村民都连连点头,并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金玉器皿和稀奇古怪物品的传说。
   新阳城失陷,姨娘殒命,皇帝也很不是滋味,于是决定厚葬姨娘。找不到头,皇帝就让人镶了个黄金头颅,并赐大量陪葬品,成就了“金头玉葬”的传说。
   为防止有人盗墓,皇帝安排人故弄玄虚,同时从新阳城四个城门抬出八口棺材,在城四周建了八座墓,“四门八古堆”由此而来。
   而今,在光武镇一带,确实有八座古墓,古墓呈双座并立,东西横向,也因此有了四个历史韵味浓厚地名:于古堆、刘古堆、黄古堆和丁古堆。
   据《界首县文物志》记载,从新阳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仅钱币就有蚁鼻钱、汉半两、汉五铢、王莽布泉等;还有青铜器、饰彩灰陶器、汉砖、筒瓦。

   口口相传,恪守本分平静地生活
   和出土的钱币相比,当地的人们更愿意谈那些诸如“金驹子”、“乌金石”的传说。
   传说依然来自阔绰皇帝的“故弄玄虚”。当地的老人段星君说,爷爷的爷爷在夏天乘凉时总会不厌其烦地说着类似的故事:
   当地农民在种地时发现一个“乌七八黑”的石头,很多人都没当回事。一次隔壁河南的一个商人来到这里,说是要拉回去当饭桌。当地人并没有制止,后来听说,那是陪葬的“乌金石”,价值连城……
   段星君说,早在三四岁和爷爷一起乘凉时,爷爷把这个传说讲给他听,一直讲到他长大成人;他现在坐在空调屋里,也不厌其烦地讲给孙子们听。
   满是艳羡,津津乐道。在口口相传中,当地人们祖辈叙说着那段遍地“金银”的历史,演绎的故事传说中,也渗透着当地村民恪守本分、勤劳诚实和因果报应的朴实价值观。
   对于段金祥他们来说,前些天透露的一个消息,让他们激动了很长时间:新阳城遗址保护规划进入议事日程了。在城里上班的村里人也说,这个地方将来某一天或许能建一个和电视上的古代建筑一样的“新阳城”。
   “要真是那样,说不定,俺们这里还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呢!”段金祥说,到了那一天,他要在城边做个小生意,“见见大世面,也能增加些收入”。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彭巳坤 通讯员 徐良/文 记者卢启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