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9-25 来源:人民网 阅读:795次
秋日的阳光斜照在安徽省界首市一处寂静院落。一名老人拿着铁笔,神情专注地在一个土陶瓶上流畅游走。大约一壶水烧开的时间,老人抬起头,轻轻掸刷去身上的泥屑,一个竖眉怒目的古代人物在瓶子上复活……这个瓶子经过上釉、烧制之后,就成了“红地白花”的界首彩陶。
这名老人叫王京胜,是界首彩陶的国家级非遗传人。在界首当地,像王京胜这样的传承人还有好几位。不过,这些传承人面临共同的尴尬:界首彩陶虽屡屡斩获一些荣誉,但在艺术品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
“与景德镇、宜兴等地对比,界首彩陶可以满足一般性的欣赏,但难以进入更大范围的收藏界,也难以在陶瓷界享有更高地位。”界首彩陶的研究者称,界首彩陶曾在历史上大放光彩,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在韩美林大师的指导下到达高峰,只是,随着老一代大师的逐渐远去,界首彩陶正在寂寞地等待春天。
界首彩陶非遗传承人王京胜介绍他展室内的作品
唐三彩遗风熏陶出艺术之花
黄河曾屡屡改道,曾一度漫过安徽界首,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给意外的惊喜:黄河黄胶泥。
界首市博物馆馆长赵冰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黄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黄河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界首彩陶采用的陶土就是“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
在界首市博物馆彩陶专题陈列馆内,收藏着宋代、明代、清代等多个时期流传下来的作品。赵冰介绍,根据不同时代的彩陶作品,可以大致判断界首彩陶的形成与发展。
沿着界首的母亲河沙颍河溯流而上,到河流发源地嵩山以北附近,便是唐三彩三大产地之一的河南巩县,而水运又一直是古代运输的重要方式。研究者们由此认为,界首彩陶工艺的发展曾受到唐代三彩工艺的影响。另外,界首当地盛行木版年画和剪纸贴花,当地人又爱听戏曲,界首彩陶的制作者受此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界首彩陶由此形成。
解放前,淮河中游一带盛行嫁娶之时女方必陪嫁一件界首彩陶的习俗,圆形陶坛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等图案。赵冰介绍,当地陶制品造型多以圆形为主,“陶”有“掏”之谐音,“圆”有“团团圆圆”之寓意,二者结合起来即为“掏个团团圆圆”之意。另外,圆形陶器要比其他容器的容量大,也容易烧制。
界首专门设立的彩陶博物馆
韩美林与界首“刀马人”
新中国成立后,界首彩陶曾一度远销东欧、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赵冰说,界首彩陶一度绽放如此大的魅力,与韩美林大师,与界首彩陶的代表人物卢山义息息相关。
在那特殊的年代,韩美林曾在界首长时间生活。那时候,现已逝去的老艺人卢山义与韩美林结下不解之缘。
卢山义1920年出生于界首市卢窑村一个制陶世家,由于他童年没念过书,他就从民间戏剧人物中找素材。卢山义刻画的刀,刚劲有力、势如破竹,刻画的戏剧中的马,天马行空,不仅是战马,更像是神马。对于人物的表现,卢山义抓住京剧中的脸谱形象,画出的人物具有精、气、神综合的美感。
“刀”、“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形成卢山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技巧被他命名为“刀马人”。将此艺术绘制在器皿、花瓶、坛、罐上,配以界首特有的黄、绿、白三彩釉,烧制成“刀马人”工艺品,件件如同在向人讲述历史故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1983年,韩美林再次来到界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韩美林与卢山义等一起搞创作,研究陶艺的各套技术,使界首工艺陶瓷达到空前的艺术高度。
王京胜和妻子共同完成的作品
如何留住乡土文化记忆
现在,界首彩陶的传承人多是师承卢山义。现年七旬的王京胜就曾跟随卢山义学习“刀马人”刻画技术。
人民网安徽频道前往王京胜家探访时,老人带着大家去看他的彩陶作品。谈及作品时,老人很兴奋,谈及市场认可度时,老人连连摇头:“也到过大城市展览,认可的人不多。”
“老人家,您的作品很古朴,你的印章却很现代,这是怎么回事?”
“你说我的印章呀,我就是与门口电脑刻章的说‘刻个王京胜’,然后他用电脑随便给刻的。”
王京胜老人想了想,也发现不妥:“是得请人刻个章,这个电脑章印彩陶上确实不好看”。
“受文化、眼界以及年龄的制约,传承人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界首博物馆馆长赵冰感慨,现在界首彩陶主要以家族式和作坊式传承,传播范围小,参与者文化底子薄,非常不利于非遗创新发展。
在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江河看来,由于现在的界首彩陶作品多为仿照卢山义的纹样设计为出发点,但与卢山义自由创造有一定距离,因此,界首彩陶可以满足一般性的欣赏,但难以进入更大范围的收藏界,也难以在陶瓷界享有更高地位。
令人欣慰的是,界首彩陶的传承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王京胜成立了“界首彩陶传承工作室”,免费培训吸纳社会各界彩陶爱好者。此外,王京胜还常常去阜阳师范学院、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授课,培养界首彩陶艺术新人。
“界首彩陶想传承下去,靠几个人肯定不行,只有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兴趣,才有可能迎来春天。”界首市博物馆馆长赵冰说,只有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种子,才能让界首彩陶这个千百年的“活态文化”保持一定旺盛生命力,然后在深植于时代环境土壤的基础上等待春天的到来。(李家林 苗子健)